西方列强长期玩弄这种帝国主义的游戏,导致各殖民地,包括印度内部出现非常强烈的族群冲突。
此即印度做为一个现代国家的形成和中国有巨大差异之处,印度内部的族群关系很大程度上由政治利益强行组成,迥异于中国内部族群由2,000年以上长期互动所形成的关系。
四、印度的战略目标及中印关系前景
最近媒体上很多文章,都在讨论有关印度的战略目标。西方倾向低估印度的战略目标,反而特别夸大、强调中国的战略目标,认为“中国为了自己的商业与政治利益要控制东南亚以及南亚”、“中国是一个扩张型的国家”、“印度好像一直在防守”等根本的误判。
中文媒体同样也有误判,认为“印度采取守势,没有多大的侵略性”,在边境冲突里“基本上是中国人占了便宜,印度人占不了什么便宜”,并且“将来没有什么便宜好占的时候,印度大概就会退出去,有所收敛”。这是严重低估了印度。
中国与西方严重低估印度战略目标
在战略上,印度从建国开始就有很强烈的目标,不仅要主宰南亚次大陆,而且要主宰印度洋,甚至将势力范围进一步扩大到曾受印度影响的阿拉伯区域、东非以及东南亚(中国和印度之间的东南亚曾泛称“印度支那”,缅甸、泰国、寮国、越南、柬埔寨、马来半岛、印尼等地都是同时受到印度文化和中国文化影响的地方)。
1980年代以后,印度的战略目标更加明确,它要成为世界经济强权。尽管印度的经济进展比中国慢,但仍比许多开发中国家要快得多。
假若把中国放在一边,印度的经济成长是很惊人的,已超越了原来的殖民宗主国英国的经济总量。经济总量的增长虽使印度增加了国民自信,但国民自信的背后还有几个潜在危机。
比如印度人口已接近中国,名义上排在世界第二,实际上可能已超过中国(因为印度的统计不足),而印度的耕地面积虽比中国大,但印度的农业生产效率较为低落,仍存在严重的饥荒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