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访问

下载APP

关闭

中国最让人愤怒无力的现状:入骨三分般深刻!

作者:
2020-09-21 10:09:43

目前来看,服务半径过于集中,资源配置不均衡,无法适应县城的快速发展。还好有识之士,现在在扩张的新区选址新建。

在县城,人们有点头疼脑热的小毛病自己去药店买点药就解决了。

县城的药店诸如“仁心堂”“广济堂”等遍地都是堂,没“堂”就不是高大上的药店。

在过去,药店的门口对联是“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

现在是“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卖药的人希望赚的盆钵满银,典型的金钱至上啊...

在县城,小诊所大都是给儿童看病的,可见当前我们公共医疗机构里的儿科是多么的偏科。

现在的孩子都娇贵,一有点头疼感冒,许多大人赶忙带在附近的诊所去看,不是打针就是输液,见效快但也是对孩子抵抗力的一种摧残。

在县城,药店花小钱解决不了的病情就去医院挂号做检查了,一系列下来不管你吃了吃不了,药开一大堆,许多人吃几次以后,药都束之高阁最后过期扔掉了。

“以药养医”这个顽疾不根除,即使有合作医疗等保障体系,老百姓还是负担重。

在县城,许多人的身体检查都是在省城或者京都进行的。

在县城,也有许多人小病扛着,大病看不起,更谈不上获得高质量的医疗资源了。

即使现在有“水滴筹”等网络筹款,但对于真正需要的人来说,也是杯水车薪。

在县城,90%以上的疾病可以在县内就诊。

但是制约我们县级医院服务水平的不是医务人员的职业素质,而是地方的一些社会风气。

比如说生孩子,给接生大夫、麻醉师等人都要送红包,好像不送红包孩子生不下来。

最后形成了一种风气,在患者看来,不拿红包的大夫不用心诊治;在大夫看来,不送红包的患者不上路子。

在我看来,去县级医院看病就是抓住两个关键点,一是明确诊断,二是预防发生严重并发症。这两点恰恰是我们自己在家无法解决的问题。

所以你去医院求医,找熟人,托关系最应该解决的就是这两个问题。

这才是重中之重,这才是最重要的医疗资源,而不是什么比较特殊的药物,不是什么单间的病房。

如果诊断明确,要么当地治疗,要么直接转院。如果诊断不明确,抓紧转院。

10

养老方面

当前在县城,老人大都是随子女进城的农村人。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数老人愿意选择家庭养老、独居或与配偶互相照料的自我养老方式。

在县城,家庭养老依然是最基本最主要的养老方式。

虽然有一两所养老院,但是很多人是不愿意把老人送到那里去的,怕背上骂名。

在过去,老人在家中非常有威严,谁不孝敬老人,将会被众人评说。可是现在,老人的尊严不再被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