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资源、学生资源的不同,造就了县城几所学校的高下立判,马太效应非常明显。
上高中的目标就是高考,不要谈素质,不要谈能力,高考就是看谁考试分数高。就这么简单,就这么粗暴。
在县城,每年能考上清华北大的基本没有,最好的也就是人大、复旦这个类别了。在县城,不光清北,985等品牌学校也越来越难了,这是优势资源向大城市集中的结果。
在县城,生源流失很明显。过去大部分县城中学的尖子生会在县城上学,而现在大部分尖子生都去了地级市或省城,留下来的“尖子生”其实大多是以前的“中等生”。
这就叫做大城市对小县城的“掐尖”。
在县城,家境殷实的人早已在省城买了房子。
有的孩子从上幼儿园起就成了省城人了,有的孩子从上初中起,有的孩子是从上高中起。
不问结果,只问过程。过程完美,家长也就问心无愧了。
在县城,诸多培训机构遍地开花,诸如美术班、舞蹈班、口才班、书法班、钢琴班……。
良莠不齐,但是还是吸引着大量焦虑的家长,因为我们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在县城,能教育出什么样的人?
在我看来,有很多影响因素。首先是家庭因素。如果家庭矛盾多,父母吵吵闹闹,对孩子是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其次是学校因素。
学校硬件、整体学习氛围固然重要,但是适合孩子也很重要。
如果孩子进入一个学校或者班级长期压抑自卑不快乐,那么就不是最优选择。再者就是补习因素。
补习有两种,一种是特长和兴趣培养,比如跳舞、钢琴。一种是智商能力培养。
补习肯定有好处,但现在乱象丛生和良莠不齐,选择很重要。
最后是社会活动部分。
社会活动,现在大多数孩子整天埋在书本和手机里,缺少西方注重的社会实践经验。
我觉得,县城的孩子多些“红杆绿叶是荞麦”的“乡土”实践教育,未必是一件坏事。值得教育者的思考。
在县城,无论教育质量的好坏,县城是大多数孩子通往成功捷径的地方,无法选择。
引用卢森堡的一句话:“不管怎样的事情,都请安静地愉快吧!这是人生。
我们要依样的接受人生,勇敢地、大胆地,而且永远地微笑着。”
9
医疗方面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公共需求越来越强烈,关注自身和家人健康是我们生活不可缺乏的一部分。
但是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机构重复、效率低下、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问题、药价虚高、医疗腐败等问题依然是抹平医疗体系不平衡不充分沟壑的绊脚石。
“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既是老百姓头疼的问题,也是我们社会一直着重解决的问题,前景会越来越好。
在县城,有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等三家大的医疗机构,民办专科医院和小诊所却有N多家。
三家医院均位于县城旧城区中心地段,建筑均普遍老化,且各自被周边民用建筑包围,没有任何发展空间。
各院建筑密集、空间狭小,无法解决其目前床位短缺、科室功能不全、超饱和运行等系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