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只是一颗螺丝的松紧程度,也要严格要求到几根手指、拧多少圈。一架无人机,上百颗螺丝,就是这样一颗一颗严丝合缝地拧上去。
在技术研发上,汪滔也很有魄力。
当年大疆推出“精灵”1、2代,都是只有飞行器,还需要搭载其他品牌的相机才能拍摄。那时,他想和美国运动相机品牌GoPro合作。没想到对方态度傲慢:合作可以,要拿70%的利润分成。大名鼎鼎的美国公司,根本瞧不上一个中国小企业,极尽嘲讽。汪滔一咬牙,下决心:做相机。不到一年,“精灵”3问世,所有人都傻眼了:大疆做出了既能飞得稳定又能拍得清晰的一体式无人机。
在产品升级上,汪滔更是不惜将自己逼上绝路。
前文提到的大疆“精灵”系列,如今几乎都已经下架了。哪去了?全部被自家的新款顶替了。2017年,大疆发布了一款只有巴掌大小的无人机:“晓”Spark。不仅能检测人脸,掌上起飞,而且只要你挥挥手,就能随意操控。
戴上飞行眼镜,大疆让你飞得更刺激。
2018年,大疆又发布了“御”Mavic Air。和手机差不多大,还能折叠,但广角拍出的180度球形,相当震撼。
紧接着不到一年,又出了新款。大疆Mavic 2,被称为“性能怪兽”,4000万像素,滑动变焦。随便一拍,就是电影大片。
从当初的一无所有,到如今几十款不同性能、不同作用的产品。从当初的4人团队,到如今14000人的大公司。大疆的每一步,都稳扎稳打地坚持技术至上。一半以上的员工,都是技术咖,专门钻研创新。让最专业的人,将自己的专业发挥到极致,这就是大疆能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