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是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蒋介石继续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中国人民抗日高潮进一步兴起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
1936年12月初,在西安的张学良和杨虎城面对蒋介石和其率领的一大批国民党高级将领亲临前线的“剿共”督战态势颇为不满,几经商议,最后下决心不再参加“剿共”行动;为此,二人几次“晋见”再次抵达西安的蒋介石,劝说其放弃内战政策,但蒋介石却根本听不进去。
12月4日,蒋介石住进了临潼的清华池。清华池的第一道门卫由张学良的“西北剿总”卫队第一营第一连担任,营长王玉瓒;第二道门和五间厅之间的警卫,则由蒋介石带来的卫士担任。在清华池,蒋介石逼迫张学良和杨虎城在两个方案中作出抉择:
第一, 服从“剿共”命令,将东北军、十七路军全部开到陕甘前线作战;
第二, 第二,如不愿“剿共”,就将东北军调往福建,第十七路调往安徽,让出陕甘,由“中央军”“剿共”。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1893—1949),第426~427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对于蒋介石的这两个方案,张学良和杨虎城都是不能接受的:他们既不愿意再与红军作战,又不愿意离开西北。如果攻打红军,势必使自己的实力消耗殆尽;而离开西北,得不到红军的支援,迟早必被蒋介石所“改编”或吞并。权衡利弊后,张、杨下定决心:一不再打内战,二不离开西北。二人决定先行“苦谏”,万不得已即实行“兵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