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经济内循环和双循环在国内的话题度非常高。
7月27日,新华社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博会百日倒计时的文章中指出: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这基本上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基调。如何理解这段话呢?
首先需要厘清一个情况:关于“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网上有部分言论解释为摒弃国际市场,让中国经济自成一体。
事实上,这既不可能,也不现实,原因就在于工业化!
众所周知,工业化使人类的生产力得到了质的提升,而工业化梯度越高,生产力在单个时间创造的产能就越大。随着工业产能在工业化进程中不断提高,其对扩张市场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大。因为工厂只有把生产出来的东西卖出去了,他才能盈利。
而企业的盈利对上关系到政府的财政税收,对中关系到本企业的产品开发和供应商营收,对下则关系到员工的生活来源和服务业的发展。
这是理解一个国家经济运行最简单的逻辑。
所以,工业国为维系经济的良性循环发展,就必然需要更广阔的市场来消耗更大的工业产能。很显然,按照今天工业化梯度对产能的显著提升,没有一个国家会完全依赖本国市场,因为消耗不了,其结果就是产能过剩。而经济危机的实质,就是供大于求所造成的产能过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