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又针对南海抛出一个“小菱形包围圈”,包括日本、菲律宾、越南和印度尼西亚。近两年来,日本对华政策出现一些积极调整,这主要是由于中国越来越形成了对日压倒性优势,日本在与中国的对抗中倍感吃力,日本经济十分需要中国市场,加之美国对日本的压迫,日本可能更倾向于在中美间采取灵活务实外交在两边讨好处,我们应鼓励日本的这一积极变化,同时又不应期望过高,时时保持警惕,必要时坚决敲打。
印度近年来经济发展较快,西方极力扶持印度以平衡中国,印度自我感觉甚好,经常说全世界都支持它,在边境争端中显示了强硬不妥协的姿态,时不时在中印边境生事,甚至弄出了洞朗事件,这是极为危险的行为。本来中印双方在近代都惨遭西方伤害,共同的历史际遇应促使两大民族相互同情相互支持,但印度一直不能走出1962年边境战争失败的阴影。
洞朗事件暴露了在印度咄咄逼人的对华政策下,中方采取克制以管控边境安宁政策的艰难。真实的印度发展还很落后,国内基础设施薄弱,工业能力不及中国的零头,国防建设不能自主,部队装备靠万国武器支撑,但二战后印度一直面临着一个远优于中国的国际环境,尤其是美国将中国列为最大对手全力加以遏制之后,它利用美国拉拢印度制华,中国承受巨大压力的有利时机,对华外交尤其是在中印边境采取了与其国力远不相称的强硬姿态。
在这种背景下,中印关系复杂而又艰难,需要我们有更高的智慧和决断力来应对。在评估对印关系时,我们要考虑到以下几点:第一、印度虽然将联美抗华作为战略性政策,但印度采取的是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并不惟美国马首是瞻,这是印度与日本的最大不同。印度是一个具有全球野心的国家,它并不满足于仅在南亚称王称霸,印度自力于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全球性大国。
另外其被西方殖民的屈辱历史也决定了它在感情上很难接受成为美国的跟班。在很多议题上,印度并未站在美国一边。第二、印度在战略上和安全上靠近美国,但在经济上和策略上与中国保持一定合作关系。印度在中美间站队美国毫无疑问,但它更喜欢玩弄平衡,采取灵活的两边通吃的政策。洞朗事件险些使中印两国陷入战争,但八个月后莫迪却什么事也没发生似的来到武汉,大秀对华友好,真是变脸比翻书还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