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为优化生产环节、降低研发成本,达索重工决定研发独立的工业软件,以期望达到100%的图形、交互式、直观、三维效果,这就是该国早期的计算机辅助三维交互式应用程序。
八十年代,法国一干本土制造业企业,如雷诺、标志、阿尔斯通、TGV、空客崛起为高端工业制成品供应商。在相关企业的技术对接和需求下,1981年达索重工将软件业务独立而出,成立旨在解决企业工业软件的达索系统。
到2018年达索系统以336亿美元的市值,成为世界主要工业软件供应商。该公司旗下的协同技术软件ENOVIA和基于三维技术软件CATIA的计算机图形辅助三维交互式应用CATIA,已在全球范围内构建出一套属于自己的生态圈。像本田、丰田、奔驰、宝马等知名工业企业都是达索系统的客户。
从达索系统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其工业软件的开发,是从本公司工业化和本国工业化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规律,然后把知识和规律写进软件,由软件再促进工业发展。
也就是说,发展工业软件最核心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其前提是工业化进程和工艺水平,因为只有你技术水平到那个高度了,才能积累出足够多的规律和产业数据进行模板化的软件开发。而如果一国的工业化梯度没有达到高端水平,即便投入再多的资金,也不可能开发出优秀的工业软件。
再回过头看看那时候的中国制造是什么水平?
以纺织类为代表的低端制造业向以电子类为代表的中端制造业过渡阶段,高端产业的技术积累和数据积累少得可怜,就算想搞也搞不出什么名堂,这是典型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负责研发自主操作系统的天津麒麟公司总裁孔金珠研究员曾指出:
大规模集成电路先进的设计和生产工艺都源自于美国等国家,没有原生先进工业技术,是我国EDA工具无法全能的根本原因。
如果只是从中端制造业迈向以工业互联网为基础的高端制造业的环境看,大可不必着急。但在中美科技战如火如荼的当下,发展契合我国产业梯度的高端工业软件已是燃眉之急。
一些迈入高端制造业的企业也在着手研发独立的工业软件,比如华为。
在去年的社交平台上,就有海思内部员工称EDA软件已被列入计划中。对于自研EDA这条路,华为是很有必要的,毕竟旗下的海思是我国主要半导体设计厂商,对EDA电子设计自动化的依赖性非常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