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他们为什么就不去写呢?原因很简单——浪费时间。最后的研究结果没出来,想要发表论文,就得花时间去找“创新点”,就得投入大量的时间修图修改措辞,让论文看起来意义重大。
宝贵的时间都拿去做文字和图片功夫了,那哪还有做理论,做实验,处理数据的时间呢?还不如等到最后成功了再一并发出,这就是实干家的思维!
所以,在爱因斯坦先生1905年的五篇论文面前,在屠呦呦教授少得可怜的几篇论文面前,某些“大牛”的几百篇SCI论文恐怕根本就谈不上论文,简直轻如鸿毛!以屠呦呦教授的论文为标准,这么多的两院院士,又有多少能拿得出手的文章呢?
所以,论文并没有错,关键问题在于很多科研人员为了凑数,花费大量时间精力,硬是将科研过程中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无限放大,而真正投入科研的时间少之又少。
这就导致了科研人员论文写作水平急剧提高,但科研水平急剧下滑,科研成果转化率跌入谷底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