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国军都是被威猛无比的冲击波震死的,身体没有伤口,但七窍流血而亡,国军称之为土原子弹。抗美援朝时也用过,不过不是自己带过去的,而是美军把能带走的都带走了,就留下了一些空汽油桶,结果这成了志愿军的神器。
第五次战役中,某一殿后部队阻击联合国军狂潮的时候,这些汽油桶就派上了用场,立刻把对方就打懵了,英军报告说遭到了300mm以上口径火炮的攻击。不过,火力不足恐惧症,也是在抗美援朝中恶化的。
解放战争打天津的时候,一口气打了6万发,已经觉得太爽了,火力不足恐惧症已经痊愈。但是在抗美援朝中,再次被美帝炸到怀疑人生。美军在1951年的夏季攻势中,九天之内打了36万发炮弹,这种打法叫“范弗里特弹药量”。
而1952年的上甘岭战役中,美军动用6万人,43天内倾泻了190多万发炮弹,5000多发航弹。而我军只打了45万发,口径还没办法跟人家比。所以抗美援朝之后,熊猫家成为二战后最重视炮兵的国家,并开始疯狂发展炮兵,各种重炮的开发和逆向,便被提上了日程,生产的炮弹都是以车皮为计量单位。
这里需要提一下107炮。上甘岭中,虽然整体上我军处在绝对劣势,但也尝到了火力威猛的甜头,那就是大显神威的喀秋莎火箭炮。
这种火箭炮,一个营齐射就是122发,效果跟犁地一样。整个上甘岭战役,火箭炮兵209团,先后参加了10次战斗,共发射火箭弹5604发(不舍得用)。当时志愿军官兵看到“喀秋莎”火箭炮发射时火龙飞舞的壮观场面,都会心花怒放,并会情不自禁地欢呼“炮兵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