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访问

下载APP

关闭

17年前非典病毒,与今天武汉病毒有惊人相似

作者:
2020-01-23 10:45:32

第二天,专家组必须把调查报告上报省卫生厅了,专家们在吃早餐时聚到一桌,就这个怪病共同的症状达成了几点共识,给出了几个明显的特征:发烧,呼吸道症状,肺部出现片状阴影,白血球降低。可是,该怎么称这个病呢?

它是肺炎,但不是通常用抗生素可以压下去的那种典型的肺炎。考虑到过去曾把不典型的肺炎称为“非典型肺炎”,大家都同意“暂时借用这个病名”。

这些诊断“非典型肺炎”的主要症状,就在这早餐的餐桌上被确定,日后加上“接触史”就构成了诊断非典的主要标准。专家组很快写出了这篇最早的调查报告。

或许可说,这四百余字的报告是颇体现科学精神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必要的字,多一字也不写。在对这种怪病了解不多的情况下,他们还在应对措施中写出了“消毒”、“隔离”、“防止传播”等基本措施。

然而也不是没有遗憾。作为传染病专家的邓子德,曾提出应写上“医院感染爆发”。理由是,在流行病学的概念中,有“散发”和“爆发”之分。像河源这样在医院集体感染,已不能说是“散发”,说“爆发”是准确的,更重要的是应该描述——这是在医院感染爆发!

但是,当地领导认为,专家组的意见也是要告诉群众的,群众已经产生恐慌。“爆发”一词太刺激,可能增加恐慌。于是报告中没有出现“医院感染爆发”字样,只写作“有一定的传染性”。日后回顾,如果这第一个调查报告就明确写上“医院感染爆发”,引起此后众多医院的警惕,是可以减少日后那么多医院的集体感染的。不幸的是,当地领导一句话就阻断了传染病专家认为应该写上的真实情况。

为了平息市民的恐慌,河源市政府安排本市媒体在1月3号就在《河源日报》上发布消息,告诉河源市民不要紧张,省里已经派专家来采取措施,转去广州的两个病人都还活着,其中一人不久就会出院回到我们河源市来。文章首次报道专家初步认为此病是“不明原因的非典型性肺炎”,结尾说“尚未形成疫情”。这是第一篇关于“非典”的公开信息和新闻报道。

(责编: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