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专访上线同一天,蔡英文在“总统府”举行胜选后的首次公开谈话,宣布已签署并公布备受争议的“反渗透法”。
变本加厉!岛内批评声浪再次涌起。
首先一个质问,是一部“法律”的实施,怎能如此仓促草率?
在谈话中,蔡英文要求行政团队做到持续宣导、成立专案小组、请海基会设立咨询服务窗口等3件事,以化解民众对“反渗透法”的种种疑虑。
国民党立法院党团总召曾铭宗立刻站出来抨击:公布后才提“配套措施”,本身就“显示当时立法的匆促和留下的后遗症”。
对此,一位两岸问题学者分析,民进党当局根本没把立法的正当性当回事儿,在“立法院”休会前一天强推通过,与现在强令公布实施,都是服务自己当时阶段的政治目的而已。
选前,蔡英文一度对自己的选情没有太大把握。她不惜通过下命令的方式,依靠民进党在“立法院”的多数优势强行通过“反渗透法”,就是为了一旦下台做好准备:
就算输了,也要跟国民党鱼死网破,也要束缚韩国瑜手脚,让他在恢复两岸关系方面难有作为。
选后,蔡英文又急推“反渗透法”实施,是因为新任期内,她至少面临发展经济和稳定两岸关系两方面的民意压力。但改善或稳定两岸关系,显然是她不愿做的。
这时,“反渗透法”反而成了她的一个借口,因为这个法律将极大限制两岸各个层面的交流。
本来就不愿推动两岸关系改善,“反渗透法”又正好限制两岸交流,蔡英文“成功”打造了一个为继续鼓噪两岸对抗自我辩解的逻辑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