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国人生活富裕之后开始复兴传统文化,与其说是“复古”,倒不如说体现出了中国人自古以来的理想。
中华民族自古便向善爱美,崇德尚文,所以我们才会在衣食无忧之后有更高的精神追求。
也就是说,传统意义上的“文化”只以人为考量,并不区分族群和国家,更像一种普世观念,类似于英语中的education,只能区分一个人有没有“文化”,并不区分“文化”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显然带有明确国别和民族界限的“文化输出”观念中,并非指“文化”的这一含义。
“文化输出”中的“文化”更偏向于西洋概念,也就是对英文Culture的翻译,可以指一个特定族群社会价值系统的总和,由此才有中国文化、西洋文化等划分,文化之间的相互引进和输出才能成立。
这不是源于“先进”的“文化自信”,这就是缺乏教养的表现。可见无论个人还是民族,都不能没有“人文教化”。
英文culture一词源自古罗马拉丁语词汇cultura,这个词的本义指种植或农耕,作为现代概念“文化”的引申义取自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的比喻“cultura animi”(灵魂的耕耘),西塞罗用农耕种植来比喻通过哲学来教化一个人的灵魂,这与古汉语中“人文化成”的概念有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