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国家决定把空心叶片的生产
从沈阳转移到远在贵州的一个工厂。
航空部点名师昌绪带队到生产第一线,
帮助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
当时从沈阳到贵阳要坐48个小时的闷罐火车,
路上连喝的水都没有。
当时,贵州的生活条件非常差。
师昌绪和同事们住的是简易房,水是浑的,
只有沉淀一会儿才能用;
吃的是发霉的大米、地瓜干和玉米面
做的混合饭及南瓜汤,
没有菜,连咸菜和酱油都没有,
就只能就着盐水吃饭!
厂里的总工程师过意不去,
利用星期天到集市上买来白面,
给科研人员蒸馍改善生活。
师昌绪他们日夜在车间里鏖战。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
他们终于克服了实际生产中的技术难关,
这之后,我国几代最先进歼击机的
发动机关键部件,
都在这里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