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军采用民航机作为特种机平台,确实有其便利。但这种“军民融合”式的便利,是以其民航市场上可以自由获取的大量通用航材、以及大量配套人才队伍作为保障的。我国引进的波音、空客大型客机,虽然也培养起了相应的航材和人才保障力量,但均有严格的相关协议,无法用于军用;使用俄制大型民航机改装,又因为不存在对应的国内民航同型机队,所以也不存在航材和人才的便利性,综合效费比仍然很低;而单独研制大型下单翼平台,除了有类似引俄平台的缺点之外,还要投入一笔专门的研制费用,其性价比就更低了。
另外还有一个常常被人忽略的问题。与外军普遍拥有的高等级空军基地不同,我军航空兵现有的场站中,相当部分的跑道长度、场坪面积都只适合使用战术飞机。伊尔76和运20这类具备一定野战起降能力的军用运输机,在这类机场的起降都较为勉强;对于改为加油机后,需要以接近最大起飞重量起飞的大型客机平台,在这类机场的操作难度就更大了。对于有可能前出到全疆域范围执行保障任务的加油机来说,如果任务区域内有相当部分场站无法保障自身起降的话,无疑将严重影响加油机使用的灵活性。
因此,使用完全具备自主保障能力,能够在更多的军用机场、乃至境外部分条件较为简单的机场起降的运20,作为空中加油机的改装平台,不仅是最现实的选择,也是最合理的选择。参照俄罗斯伊尔78加油机的经验,最大起飞重量达到220吨的运20,改为加油机之后,不考虑其他因素,最大载油量也能达到110吨左右,是轰油6的3倍;可供油量更是达轰油6的4倍以上,完全符合我军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对加油机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