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重要的是,这种性格,深受美国民众的喜欢,他们甚至为姚明做了一首“姚之歌”,走到哪,唱到哪。
没错,大多数人在看姚明时,都把他放在NBA的赛场上,那里更高、更亮、更受人瞩目。
但姚明的战场,不止NBA,还有国家队。
而在国家队这个战场上,一向高情商的他,却表现的比谁都愚蠢。
NBA级别的对抗的激烈程度,远远不是国内联赛可以相比的。姚明开始出现伤病,但只要伤势有所好转,他就立刻回归国家队,一秒都没耽误。
这也就意味着,相同的职业生涯,姚明的辛苦,是别人的两倍。
在他成名之后,本可重新和篮协商议这份协议,或者利用他自己“中国篮球第一人”的身份向篮协施压。
但姚明什么都没有做,他只是一次次的往返于NBA和国际赛场,拼到精疲力竭,然后下场。
在他捐建的希望小学里,他对孩子们说,一定要快乐地打球。打球是育人,不是竞技,也不是任务。
但于他而言,这就是任务。
在那几年的时间,姚明不是在比赛,就是在去比赛场的路上。
NBA的赛季刚刚结束,他就得马不停蹄的赶回国内。
这件蠢事,一干就是近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