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大庆临近,距离明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更近一步。
拥有全球最大人口规模——14亿人的中国,到2020年达到全面小康已无悬念:总量上中国的GDP和人均收入在2010年到2020年的10年间再翻一番,同时在社会政策托底层面,最具代表性的关键事项,即“十三五”开局时农村地区还存在的7千万贫困人口,在精准扶贫的贯彻落实下将宣告脱贫。
那么,14亿人口的全面小康,意味着什么?
首先,这意味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代化战略,在“三步走”的第三步中如愿达到一个重要中间节点。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放眼七十年提出“三步走”战略规划。在“经济总量翻两番”的前两步提前实现后,党中央决策层又着眼第三步这个横跨半个世纪的战略步骤,明确规划了2020年达到全面小康的节点目标——它前承2000年的初步小康,后接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勾画的“新的两步走”,即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现代化强国。
中华民族要实现“中国梦”的现代化“新长征”,将由全面小康的实现树立起继往开来的一座新里程碑。
【提问】:中国实现全面小康,在国际上有哪些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