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对抗,大风暴还在后面,现在只是毛毛雨

新闻出处:新闻来源于
作者:
2019-05-14 16:52:26

十、自杀性攻击

美国印钱,从长远来看,一刀砍向了两个超级大国。

对苏联那边来说,首当其冲的影响就是资本主义国家不再溢出生产力了,70年代的廉价技术廉价物资转让戛然而止。但这还不算问题,更大的问题在于美国找到了一条收保护费的合适方案。过去是美国和苏联单挑,还要掏钱支援盟国,免得他们倒向苏联,所以苏联实力弱也能顶住甚至反攻。现在美国用金融纽带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绑在一起,把原来容不下的生产力都抽到美国,再增加军费和苏联对抗,苏联要真正的和全世界对抗。甚至连老盟友中国在80年代都站到了美国一边。

这时候绝对的实力对比差距决定结果,苏联一个国家,3亿工业人口,没法和美国、德国、日本、法国、英国、中国的工业之和平等竞争。要保证兵力均衡,就没资源搞产业升级,非要搞产业升级,就得降低生活水平。最后苏联在军备竞赛中疲惫的倒下,冷战结束了。

不过,金融帝国之路对于美国来说也是死路。要通过国债回收美钞,美国国内金融市场的收益率就要高。比如说里根就搞过20%的贷款基准利率。否则美钞就不会回来。但谁都知道工业企业不可能像金钱游戏那么赚钱,20%的利率意味着利润率低于20%的工厂都应该关门放贷。所以美国的工业纷纷外迁,美国人也不甚在意,反正可以印钱买工业品,自己不造东西又如何?这条路走下去,美国也是个工业空心化的结局。

即便苏联死了,但以金融为核心的利益集团已经形成,能拿出最多的钱搞政治捐款,裹挟最多的人口支持继续印钱,所以工业还是复兴不了。美国越来越依赖印钱,没工业品了就印钱,印钱继续打垮自己的工业,去工业化的道路看来要一条路走到黑。所以,客观上美国在冷战后期的发展模式是个自杀性攻击战略。用长远的自杀来换取短期的工业物资充裕,幸而幸而在工业空心化之前,美国压垮了苏联,没有弄巧成拙。

如此说来,整个冷战时期的资本主义一以贯之地靠两条腿支撑繁荣:科技和美国提供的购买力。不过以70年代危机为分界点,之前美国提供的购买力是真实财富,是进步的。之后美国提供的购买力是通过国债游戏来担保价值的纸片,是寄生虫的副产品,所以不可持续。只是苏联死的早,才没有让这个问题露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