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申遗成功:这座2平方公里小岛的独特传奇

新闻出处:新闻来源于
作者:洪卜仁
2019-05-13 08:50:00

鼓浪屿文教事业相当发达,中外人士创办的学校、医院、报馆、杂志社、图书馆一应俱全。在这不到两平方公里的小岛上,有地方人士创办的中山图书馆,有华侨创办的《民钟日报》,有英国人创办的《鹭江报》,还有教会创办的《道南报》以及《石生》杂志。

在这座历史悠久、人文鼎盛的小岛上,由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并重,不仅培养出了众多的博士、专家、学者,更是培养出几十位享誉全国以至全世界的科学家、文学家、教育家、音乐家。一个多世纪以来,岛上英才辈出,人文素质高雅。如今,遍布世界各地的高精尖科教和各类人才数不胜数。

在学校建设方面,鼓浪屿原先只有几间私塾。鸦片战争后,西方教会在开展传道的同时,创办了一些半私塾式的机构——改良私塾。清末戊戌变法、废科举改学校后,教会开办的改良私塾采用分班教学方法,这便是学校最初的形式。

与此同时,英美教会合组了寻源书院,于是,开始有了中等教育。新式学校兴起后,有牧师开始积极筹办“厦门女子师范学校”,当然,还有人创办小学,苏格兰公会韦牧师娘就招收教友的几十名幼儿,在她的住宅办起了“幼稚园”。这些英国人创办的学校自然特别重视英语教学,除了中国语文以外,其他各科都是用英语课本教学,并运用英语会话。直到上世纪20年代,中国人也开始在鼓浪屿创办中小学。

由于鼓浪屿独特的历史条件和人文环境,加上鼓浪屿新式学校的创办和建立,造就了鼓浪屿一大批有名的书院和学校,且各具特色。闻名中外的英华书院,便是1898年由英美教会合作创办,1900年改由长老会接办。最初是英国学制的高等学堂,附设大学预科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