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独有偶,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的周辨明,不仅是提倡汉语拼音的先驱之一,还是最早把国际音标运用到中国的英语教学中的人。他青少年时期生活在鼓浪屿,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英文教师,后转到厦门大学,创建外国语言文学系,任第一任系主任。后留学海外,学贯中西,在汉语拼音化、方言语韵及汉字检索法等方面颇有造诣。
说到鼓浪屿的文化名人,不能不说被人们所熟知的著名作家、翻译家、学者林语堂。他10岁入鼓浪屿归正教会养元小学就读,后升入寻源书院学习。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任教于清华大学。
留学攻读文学、语言学。回国后任教于北京大学英文系,回到家乡,出任厦门大学文学系主任兼国学院总秘书。后来,在上海创办《论语》、《人间世》、《宇宙风》等杂志,提倡幽默闲适文学,并与宋庆龄、蔡元培、鲁迅、杨杏佛等人发起组织“民权保障大同盟”。上世纪30年代,到美国教书且致力于中西文化交流,并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鼓浪屿不仅记录着东西方文化交融曲折的发展历程,还真切地反映了激烈变革时代的历史。它的发展不仅见证了海外归来的闽南人民积极开展近现代化建设的风貌,更清楚地记录了西方人民初登海岛、传播西方文化的足迹。
比如,近代第一个到鼓浪屿的美国人雅裨理。他在1830年受美国归正教会的派遣来到中国。在广州与裨治文、马礼逊两牧师一起工作,他精通中文,还曾在东南亚闽南籍华侨居住地学会闽南话。1842年2月,他前来鼓浪屿传教,是鸦片战争爆发后第一个进入鼓浪屿的美国人。说到这里,他和当年清廷的福建布政使徐继畲还有一段小故事,1843年9月,徐继畲在厦门兼办通商事务。
1844年1月,徐继畲和英国第一任驻厦门领事纪里布见面,就是雅裨理给他担任的翻译。此后,徐继畲便多次向他请教世界各国的历史和地理,在厦门写了《瀛环志略》一书。在这本书中,徐继畲还写了一段赞扬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的话,后来,美国首都公园华盛顿纪念塔内竖立的一块中文纪念碑,刻的就是徐继畲在厦门写《瀛环志略》时的那段话。这个中文纪念碑,一直被认为是中美两国人民友好的见证,这也是雅裨理的贡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