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半岛安全形势演进中的美国因素
美国介入半岛事务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9世纪中叶。早自1882《朝美修好通商条约》签订、朝鲜被迫向美国开放市场之后,美国便开始在朝鲜半岛安全形势演进中扮演重要角色。时至今日,仍有不少美国学者对于1905年美国“听任”日本吞并朝鲜一事耿耿于怀认为那是美国半岛政策的头一次、但绝非是最后一次大失败。朝鲜战争打响后,在冷战大背景下,美国得以动员巨量资源介入到半岛军事行动当中,在导致巨大伤亡、损失同时,其在战争中的大体失败,亦直接推动和参与塑造了之后半个多世纪朝鲜半岛政治和安全格局的形成。
自朝鲜战争至今,美国决策界和战略学界对于朝鲜的认识一直存在分歧。尤其是冷战结束之后在两大阵营对抗已宣告结束的宏观历史背景下,美国战略学界传统和保守的观点依然将朝鲜认定为东北亚地区一个重要的敌手:朝鲜数量庞大的军队和常规武器装备一向对韩、日等美亚太地区盟国以及美国驻军构成严重威胁;而朝鲜“类似宗教狂热”、“无法预测”的政策举措,也使其不同于一般民族-国家,“极有可能完全不顾其人民的死活而将后者置于末日灾难(apocalypse)当中”。
特别是90年代以来朝鲜快速发展的、可用于实战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使其更有把握未来与敌人“同归于尽”。在这种判断指引下,美国必须以强硬的政策态度以威慑朝鲜可能发动的进攻,并利用各种机会,推动朝鲜政权的更迭。作为这种根源蒂固敌意之体现,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高层表态甚至政府文件当中就一直用“非法国家”(outlaw state)、“流氓国家”、“邪恶轴心”(Axis of Evil)、“孤立国家”(outlier state)等此类具有显著敌意的字眼以描述朝鲜。
然而另一种主张则认为,朝鲜国家政策目标并非是为了对外发动军事攻击实现自我毁灭,而仅仅是为了维系国家的生存。冷战结束之初,在自身经济萎缩、外界援助减少、敌对压力(特别是来自美、韩压力)急剧增大的情况下,朝鲜不断向外界显示其已拥有毁灭性力量并且也具有使用这种力量意志(哪怕是在受到最轻微挑衅情况下)的真正原因,在于在不利局面下吓退外部敌人的可能进攻,进而确保国家的生存。
同样的,进入新世纪后朝鲜发展核武装的目的,也在于本着生存的目的,作为换取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结束战争状态、建立正常关系、获得外部经济和粮食援助的筹码。这些学者相信,朝鲜心中明白,其挑衅性的言行只是为了掩盖其自身的虚弱,向韩国和美国主动再发动一次战争无异于自杀。因此,美国推进半岛无核化政策的关键,在于与朝鲜的接触,用向朝鲜提供安全保障的方式,消除朝鲜对自身安全环境的极端忧虑,进而放弃其核武器和导弹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