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也是不幸中的万幸。晚上11时半,潘占林大使见天色已晚,而且天气又变得很凉,就劝大家早点休息,第二天好早点起来工作。于是大家返回了楼上宿舍。没想到大使的这句话救了我们十几个人的命,因为北约随后发射的几枚战斧式导弹正好落在我们刚刚坐过的地方,如果我们晚一步上楼的话,大家肯定就都没命了。
当天,在北京和中国其他许多城市,众多愤怒的学生和市民上街举行反美游行。他们认为美国飞机轰炸中国大使馆是蓄意行为。
2004年,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自传《我的一生》出版,其中有多处内容谈到在他执政期间发生的中美关系风波。他在书中介绍了“误炸”中国大使馆的来龙去脉:
“5月7日,我们遭受了(科索沃)战争中最糟糕的政治挫折。北约轰炸了位于贝尔格莱德的中国大使馆,三名中国公民丧生。我很快了解到,炸弹击中了预定目标,但那目标是依据中央情报局过时的地图确定的,中国大使馆被错误地认定为塞尔维亚政府的用于军事目的的建筑。这种错误是我们先前一直努力要避免的……”
克林顿还写道,在得知中国大使馆遭到轰炸造成伤亡之后,“我目瞪口呆, 对这个错误深感不安,立即打电话想向当时的中国最高领导人道歉。但中国领导人拒绝接电话,因此我公开地反复地表示歉意。”
炸馆事件也让美国驻华大使馆人员真正认识到,激怒中国人的代价。上一次发生驻华使领馆遭激烈抗议,还是在196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