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美国的背信弃义
1881年夏,所有清朝留美学童,甚至包括当时已经进入大学学习的中国学生,全部被要求立即回国。按道理,第一批留美幼童应等到1887年才回国,而最后一批学童则应当在1891年返回。
当初这些学童期望留在美国十五年,到1881年春季,已经有四十三名留美学童获准升入大学学习,其中,二十名进入耶鲁大学,其他人则去了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或哥伦比亚大学等学校。而这些人中,只有詹天佑(1861—1919)和欧阳庚(1858—1941)完成了大学学业。
提前撤回留美幼童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席卷美国各地的排华浪潮。
留美幼童于1870年代来到美国以后,国会通过了一些显然违背《蒲安臣条约》的议案。这些议案也让一些人纷纷写信抗议,他们懂得议案对中美关系将产生的后果和将对清朝留美幼童前途造成的影响。卫三畏当时已身为耶鲁大学教授,在递交请愿书要求总统海斯否决国会限制华人移民法案的活动中,发挥了主要作用。卫三畏在请愿书中告诫总统,该法案将会损害中美关系、损害美国的声誉和在中国生活的数百名美国人的地位。
(图为卫三畏,他是最早来华的传教士之一,被称为美国“汉学之父”)
尽管海斯总统事实上否决了该法案,但是由民主党与共和党双方引发的排华情绪在全美泛滥,《排华法案》在1882年正式成为法律。容闳认为,由于这个法案的通过,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外国人和少数族裔的开明友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