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的惨败,让中国人沉睡了上千年的海权意识,被彻底唤醒。很快,又一次救亡图存的运动开始兴起。与封建统治者不同,革命党人可都是喝过洋墨水的,他们深刻的意识到,全球早已进入了海权争霸时代,不懂利用海洋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孙中山就是近代以来第一位系统提出中国海洋强国思想的伟人,他认为,“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其海上权力优胜者,其国力常占优胜”。对于海权的恢复和维护,孙中山提出对内收回海关主权,对外争夺太平洋海权。
他认为,“海权之竞争,由地中海而移于大西洋,今后则由大西洋而移于太平洋矣……太平洋问题,则实关乎我中华民族之生存,中华国家之命运者也。盖太平洋之重心,即中国也;争太平洋之海权,即争中国之门户权耳”。
孙中山并不单纯重视海军的建设,同时也重视海洋的商业与贸易意义,他指出,港口“为国际发展实业计划之策源地”,“为世界贸易之通路”,但可惜的是,鉴于当时的历史条件,这些也只能是想想而已。
其实,在20世纪初,中国几乎和日本同时提出了航母海空作战理念。一战期间,国民党海军上将陈绍宽前往欧洲考察,他见识到了英军航母作战的威力。回国之后,陈绍宽就建议蒋介石,要逐步建造航母的计划。同时出访的日本军官金子养三,也在回国后向军部上书,要求尽快建造航母。
由于日本与英国在一战时期是同盟,所以日本在英军的帮助下,很快就造好了第一艘航母“凤翔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