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巾帼:山西妇女为抗日救国顶起“半边天”

新闻出处:新闻来源于
作者:乔新华
2019-03-29 09:31:50

在国破家亡的危急关头,广大山西妇女将个人追求与民族抗战相统一,以忧国忧民、舍小家为大家的民族气节和舍我其谁、铁肩担道义的家国情怀,将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连接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把抗战的要求和愿望付诸实际行动,成为生产建设的主力军和后勤服务的骨干力量。

“妇女的伟大作用第一在经济方面,没有她们,生产就不能进行。”随着抗日战争的持久进行,“壮丁们上了前线”,外加日寇封锁和自然灾害的威胁,根据地的妇女们便自觉地担负起后方的生产重担。妇女们不仅从事纺织、养猪养鸡、养蜂养蚕等家庭副业,而且冲破旧的世俗观念,毅然担负起过去主要由男子承担的开荒种田、植树造林、送粪施肥、锄草收割等繁重的劳动。

她们瘦弱的身体迸发着无穷的力量,使“分散的农村成为有组织的工厂”,“家家户户成为军队的后勤供给加工厂”。在春耕运动中努力完成“妇女每人养一只鸡,每三个人养一头猪”的目标。在大生产运动中,女性响应号召制订生产计划,随处可见“到地里去,到场里去,抢收、抢耕。保卫我们的粮食,保卫我们的土地”的火热而紧张的场面。

1941年武乡县1万余名妇女参加了“百日纺织运动”,纺花,织布,做军鞋,缝制军衣、军裤上万件,有力地保障了八路军的后勤需要。纺织英雄韩国林、生产旗帜张秋林以及左权的赵春花、石壁村的武拉弟、临南县的刘能林等劳动英雄,成为家喻户晓的名人,她们用勤劳的双手为根据地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后方与前方、出钱与出力同等重要”的号召下,妇女不但投身生产建设、慷慨捐资,为抗战创造物质条件,而且还以女性特有的细致与温柔承担起募捐、优抗、慰劳、救护等各项战时后勤服务的工作。

在根据地开展的捐银运动中,许多妇女把攒了一辈子的金银首饰捐献出来用作抗日军费;妇女们还踊跃购买救国公债支援抗战,如五台县的杨星如老太太拿出多年的积蓄,带头买了一百元的公债。妇女在苦难中还不忘接济抗属,如保德县的“三八”一碗米运动,就以实际行动书写了广大妇女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

无论环境怎样残酷,敌人怎样“扫荡”,根据地妇女们都不屈不挠,化苦难为激情,一边唱着《做军鞋》,一边紧张地缝制衣服、鞋袜和被褥;不仅“所有战士的鞋袜及伤员的血衣绷带完全要经过妇女的手”,而且她们还承担起救护伤员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