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本的武将
■王琪珺
2016年10月28日,是我军著名高级将领杨勇将军诞辰103周年的日子。杨勇将军离开我们已经30多年了,但他的革命业绩和崇高精神始终值得我们缅怀。杨勇将军从来没有忘记自己是农民的后代,他的一生除了喜欢种菜,似乎再也没有别的爱好。在延安种,在敌后种,在抗美援朝前线种,在任原北京军区司令员时种,甚至在被关牛棚时也种。在被关押的日子,他也不忘在小楼门口种上四五棵西红柿,尽管周围是难见阳光的树林,可西红柿还是结出了红红的果实。
每次搬家,杨勇从不管房子好坏,就看院子里有没有菜地。他到原北京军区任职时,搬到航空胡同,据说解放前是国民党要员的房子。杨勇连房门都没进,就看上了里面的一大块房基地,说好,就这里。他和一家人连清地基带筛土,费了很大劲开出来一块地。在杨勇的手里,菜地无论种什么,都长得水灵灵的。杨勇喜欢吃苦瓜,他种的菜,不是苦瓜也苦。大概是苦瓜的花粉把所有的菜都传染上了。他说:“将来不能工作了,就回老家种菜,也算是为人民做事,至少能自食其力,不给组织增加负担。”
早在延安时代,杨勇就是种菜能手。那是1942年,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进行封锁,党中央号召大生产。杨勇星期天一大早跑到兵站,去找何德全要工具和种子。何德全是参加平江起义的老同志,比杨勇大十几岁,杨勇称他“老头子”。那天,杨勇扛着锄头上了山,他一个人就开出了5亩荒地。大生产的第二年夏天,杨勇特意捡了满满一担辣椒、苦瓜、苋菜等南方菜和一个大南瓜,给毛主席送去。毛主席惊奇地问:“你从什么地方搞来这么新鲜的菜呀?”杨勇说:“都是我种的湖南菜,你最爱吃的。”毛主席称赞道:“你呀,能当生产模范了吧?有人向我反映,你在党校又能学习,政治思想作风又好,还能劳动,文武双全,是个好同志。”
杨勇将军善于治军也是出了名的。1945年11月,晋冀鲁豫军区成立第七纵队,杨勇担任纵队司令员。因纵队刚成立,成员参差不齐,素质不高,很多干部都担心这支部队战斗力上不去。但杨勇却毫不在乎,说:“部队的战斗力不是天生得来的,是靠干部带出来的,是靠战斗打出来的!”果然,不到一年,这支部队就让兄弟部队刮目相看,共歼敌两万余人,受到了中央军委的盛赞。
1960年5月26日,英国元帅蒙哥马利到原北京军区参观,当时的北京军区司令员即是杨勇将军。在参观拼刺方阵表演时,蒙哥马利突然对杨勇说:“我能不能进去看看?”杨勇虽然不知道他想看什么,但也没有拒绝客人的请求。
杨勇不光对朋友讲义气,对得罪过他的人也从不记仇。“文革”结束后,杨勇任副总参谋长。在一次平反大会上,有人检举一位干部曾在“文革”时期用脚踢过杨勇,有关部门来向杨勇求证,杨勇哈哈一笑说:“我是记得当时有人踢过我,但我没看见他是谁。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只要他没做过伤天害理的事,就不用去追究了!”后来,将军告诉老战友:“其实,我都知道哪些人做的恶,但我不能说。”战友吃惊地问为何,将军回答:“在那个是非颠倒的年代,很多人是受了蒙蔽,假如我也很年轻,兴许我还要疯狂。也不是个大是大非的问题,事情已经过去了,又何必去计较。”
杨勇将军襟怀坦荡,无私无畏,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在干部使用上公道正派,任人唯贤,从无亲疏远近之分,深受广大官兵爱戴。他豪爽豁达,待人宽厚,不管在什么岗位工作,都能团结信任同志,正确处理各方面关系,哪怕是与反对过他的同志都能合作共事。毛泽东主席称赞说,杨勇同志是很能团结人的。他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经常深入基层,走边防、上高原、下海岛,与官兵促膝交谈、嘘寒问暖,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他带头执行《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身体力行地恢复和发扬我党我军优良传统,对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要求非常严格。他清正廉洁,生活十分简朴,从不搞特殊化,每次下部队都明确要求不准设宴招待,不准搞专场演出,充分体现了一个共产党人高风亮节的优秀品质。
将军驾鹤去,精神砺后人!在改革强军这场大考中,我们更应该学习他对共产主义事业执着追求、奋斗不息的坚定信念;学习他不畏强敌、敢打必胜的战斗精神和坚毅果敢、多谋善断的指挥艺术;学习他求真务实、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学习他顾全大局、淡泊名利、团结同志、严于律己的崇高风范,唯有如此,才能交出合格答卷。
(责编:丁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