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8月10日是开国大将粟裕诞辰108周年纪念日。粟裕,1907年8月10日生于湖南会同坪村乡枫木树脚村。1927年投笔从戎,入叶挺任师长的国民革命军第24师教导队。同年6月转入中国共产党,8月参加南昌起义。1930年12月起任红64师师长、红4军参谋长、红11军参谋长、红7军团参谋长等职,率部参加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1938年4月任新四军第2支队副司令员、先遣支队司令员。首战韦岗告捷,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1师师长、1942年9月任中共苏中区委书记等职。1945年12月指挥高邮战役,歼灭拒降的日伪军,使华中、山东解放区连成一片,为迎击国民党军进攻创造了条件。1951年后历任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总参谋长、军事科学院第一政治委员、中央军委常委。1980年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82年当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1984年2月5日在北京病逝。
一生六次负伤 南昌起义重伤仍坚持赶上部队
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国大革命走向低潮。粟裕作为湖南省常德第二中学学生、共青团员,受反动警察当局的搜捕,辗转到达武汉,参加国民革命军。随后,他义无反顾地参加南昌起义,追随朱德、陈毅到达井冈山。南昌起义后,剩余军余部向西北转移的行动,但很快被敌人发觉。突然,一颗子弹从粟裕右耳上侧头部颞骨穿了过去。粟裕只觉得头部猛然受到一击,随即倒在地上,动弹不得。粟裕用力顺着山坡往下滚,一直滚到了路边一片水田里。正好有几个南昌起义军战友沿着山边走来,发现了粟裕。他们连忙把粟裕扶起来,给他包扎好伤口,搀着他赶上了部队。粟裕一生六次负伤,这是他第一次负伤。粟裕到达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立刻有一种回到家的感觉,心情无比喜悦。这是他参加南昌起义后,艰苦转战近九个月的结果。
多次对日作战 打出了新四军威风
抗日战争时期,他亲自指挥了几次重要的战斗,打出了新四军的威风。韦岗伏击战一打,老百姓知道新四军敢打能打日本人,便逐渐把新四军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心理依靠。官陡门奇袭战共歼灭伪军200余人,活捉57人,仅伪军司令一人因在芜湖未归而侥幸漏网。第三团只有一名卫生员和司号员负伤,其他人员基本没有损失。谢家渡战斗发生在1942年,战斗结束后,新四军总共击毙保田以下日军92人,俘虏3人,伪军被毙及俘虏300余人,这是当年苏中一次性歼灭日军最多的一次战斗。在缴获的战利品中,仅日军军官随身所用的指挥刀就有4把,另外还有手摇步话机和接收器。
淮海战役以少胜多 毛泽东五次妙语评点经典战役
在中国革命战争中,粟裕大将以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导演了一幕幕惊天动地的战争活剧,取得了一系列经典战役的胜利,比如车桥大捷、苏中七战七捷、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淮海战役等都堪称经典,从而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对粟裕在战争中的表现,作为军事统帅的毛泽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淮海战役,他指挥军队以60万人对国民党80万大军,创造以少胜多的奇迹。毛泽东称赞道:“一锅夹生饭,硬是被你们一口一口的吃下去了。粟裕就是淮海战役这锅夹生饭的大厨师和美食家的代表者”;孟良崮战役中,毛泽东说:“这场战役中国有两个人没有想到,一个是蒋介石,另一个就是我毛泽东”
建国后三辞元帅军衔 毛泽东感慨:壮哉粟裕
毛泽东身边的卫士长李银桥,是他的贴身“影子”,后来多次回忆说,在中南海颐年堂,中央书记处曾谈过粟裕的军衔。元帅、大将人选按规定只能由中央书记处决定,当时的书记处相当于1956年9月八大后的政治局常委会,书记分别是毛泽东、朱德、刘少奇、 周恩来、陈云。粟裕视名利为身外之物,对授衔大将平静处之,曾说:“评我大将,就是够高的了,要什么元帅呢?我只嫌高,不嫌低。”毛泽东说:“论功、论历、论才、论德,粟裕可以领元帅衔。”周恩来说粟裕已请求辞帅。毛泽东感慨地说:“难得粟裕!壮哉粟裕!竟三次辞帅。”
(责编:丁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