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经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批准,在原华北、华东军事政治大学的基础上创办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1951年1月15日,军事学院在南京成立。刘伯承领导创建工作,并任院长兼政治委员。
军事学院创办之初,根据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有关指示,刘伯承和军事学院党委确定了“以教学为中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针。他曾说:“同一部孙子兵法,马谡的用法就是教条主义,孔明就不是;庞涓、孙膑同师鬼谷子,可是一个是教条主义,一个不是教条主义。”1952年2月起,为贯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针,有针对性地培养同美军作战的人才,他在军事学院先后组织了3批赴朝参观团,指示参观团人员要认真学习、总结朝鲜战场的新鲜经验,从中提取教学经验,以利更好地开展教学。
刘伯承曾经说:“一支部队能不能带好,关键是干部。领导干部要做好样子。没有带不好的兵,只有带不好的官。”他反复要求各级干部带头议军、学军、练武,学会养兵、带兵、练兵、用兵。根据我军的实际并借鉴外军经验,刘伯承和叶剑英一起,科学地构想并主持实施了全军指挥院校的“三级体制”以及“两股绳”的院校体制,为我军院校正规化建设奠定了基础:“三级体制”,就指挥院校来说,由初级军官到将军必须经过初、中、高三级指挥院校的培训;“两股绳”,就是军官培训分为完成与速成两种,把普及与提高、基础教育与知识更新结合起来。这样,就有重点地而又多样化地、多层次地解决了军官服役期间的培育、深造与提高的问题。
刘伯承强调院校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认真钻研学术理论,要坐下来同教员、学员一起研究和解决疑难问题。刘伯承曾领导全体师生进行了数十次实际示范演习和大型现场作业,几乎他都亲自担任总导演和具体指导。1951年6月,他亲赴安徽凤阳县临淮关镇,现场组织指导步兵师江河进攻战斗实兵演习。演习前夕,突然收到天气预报说,演习这天将有大雨。训练部门负责人请示:“演习是否暂时停止?”刘伯承听后严肃地说:“下雨怕什么!下炮弹也要演习。训练就是打仗。打仗还能选好天气,岂有停止之理!”演习中,果然大雨如注。有人将一顶草帽戴在他的头上,他当即拒绝道:“古代将领都能以‘夏不张伞,冬不着裘’来凝聚军心,我们无产阶级军人反而还做不到吗?自己不以身作则,鬼才会相信你讲的那一套呢。”
刘伯承曾打比方说:搞剧团要有梅兰芳那样的名演员,开医院要有手到病除的高明医生,办学校则要有一支精通业务的高水平的教员队伍,即教员队伍名师化。早在1951年5月,他就向军事学院上下提出“尊师重道,教学相长”的口号,要求学员尊重教员,积极协助教员搞好教学;教员也要向学员学习,帮助学员总结作战经验。军事学院初创时,教员队伍人数不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刘伯承派人四处选拔合格的教学人才,对那些富有军事科学知识的旧军官也加以重用。经过一番苦心经营,军事学院很快建立了包括苏联军事专家在内的一支可观的教员队伍。
“安居”才能“乐业”。刘伯承在物质条件还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努力从待遇上给干部、教员以照顾,鼓励大家搞好教学工作。例如,他将教员按照授课能力、水平的高低,分为高级教员、上级教员、中级教员等级别,并按照不同级别享受不同的待遇。同时,他还提高教员、学员、职工的生活福利,受到了教职员工的拥戴。
(责编:丁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