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板块”的位移,令澳大利亚陷入一个尴尬的境地。
意大利在“西方七国集团”中第一个签署“带路倡议”谅解备忘录,第一批项目的直接价值就达25亿欧元(约合188亿人民币),潜在价值至少200亿欧元(约合1506亿欧元)。空客成功推销了300架客机,价值300亿欧元(约合2280亿人民币)。德国西门子与国电集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欧盟的主要国家(德法意)都开始识时务,拿到了近2500亿人民币的大单。其产生的冲击波影响深远,让一些国家开始反思自身的对华策略。
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3月29日报道称,堪培拉方面为了结束对华外交的“冰冻期”,表现出了积极的姿态,同时采取了2个重要措施。其一是任命“中国通”弗莱彻为驻华大使,其二是建立“澳中关系国家委员会”,取代存在40多年的“澳中理事会”,前者获得的经费是后者的近9倍,达到4400万澳元(5年)。
不过,两国关系能否好转,取决于澳方能否虚心改正自身的3个严重错误——包括插手海洋纠纷、在5G问题上针对特定国家的企业颁布禁令、编造“遭到渗透”的谎言并在此基础上出台《反外国干预法》。
欧洲国家其实已经打了土澳的脸。法国在2月21日已经宣布,因为某个海域的“局势紧张”,携带20架“阵风”战机的“戴高乐”号航母和其他5艘战舰将不在东亚大国的家门口进行具有挑衅意味的部署。印太地区尽管是法军“战略前置”的优先区域,但巴黎方面聪明地避开了是非之地。
法国是澳大利亚事实上的军事盟友。澳大利亚在2月份刚刚与法方签署总额高达500亿澳元的军售大单,向法国订购12艘“攻击”级超级常规动力潜艇,首艘潜艇将于2030年交付。澳大利亚不惜重金打造庞大的水下舰队,很可能是为了给“堪培拉”级准航母编队配备4-6艘先进潜艇,与美军一起在敏感海域巡航,甚至在开战期间封锁某些具有战略意义的海峡或水道。这样一来,法国其实也担负了相当大的责任。但法国拒绝派航母挑衅,实际上逃避了这种责任,无疑在向澳方传递这样一种信号:我不想惹上大麻烦,要去你自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