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尔海姆(右)向中国塞罕坝建设者代表们颁奖。新华社记者王小鹏摄
塞罕坝林场场长刘海莹告诉记者,这一奖项是对塞罕坝林场建设者50多年艰苦创业的肯定,也是激励和鞭策。
塞罕坝林场位于中国河北省北部,占地9.3万公顷。由于历史上的过度采伐,土地日渐贫瘠,北方沙漠的风沙可以肆无忌惮地刮入北京。
1962年,数百名务林人开始在这一地区种植树木,经过三代人努力将森林覆盖率从11.4%提高到80%。目前,这片人造林每年向北京和天津供应1.37亿立方米的清洁水,同时释放约54.5万吨氧气。
12月5日在肯尼亚内罗毕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总部拍摄的塞罕坝林场老中青三代陈彦娴(中)、刘海莹(左)、于士涛的合影。新华社记者陈诚摄
刘海莹说,“我相信,只要我们继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努力,中国可以创造更多像塞罕坝这样的绿色奇迹,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