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际冷战时代的结束,“泄密事件”频频发生,但主要流向已转移到经济领域。国家的“保密工作”尚未适应这一转型期,致使建国后的某些经济情报方面疏漏百出,无密可保,损失无法估量。
对于一枚全新的运载火箭来说,在其头几次发射中出现失利,并不是一件太让人感到意外的事。
美国的重型德尔塔-4、欧洲的阿里安-5、日本的H-2、中国的长-3系列,都是经历了至少一次失利,才逐步走向稳定的。中国的工业底子不及欧美,出问题没有必要对航天业过多苛刻的责备。
欧洲的阿里安-5在1996年6月4日的首次发射就以爆炸告终,第二次发射部分失败。到今年6月28日,阿里安-5共进行了94次发射,所有的失败都是在前14次发生的,包括在第10次的部分失败和第14次的失败。
自从2002年12月的那次失败之后,阿里安-5均获得成功。所以,长征-5号失利不可怕,关键是找到问题的根源,逐步完善。
另外,航天是高风险活动,正是因为如此,航天工程师不应成为高风险职业,航天工程师不应受到额外的处罚和压力。
我们再回到长征-5号,仔细分析下这次发射的长征-5号的构型,就能感觉它太复杂了,也太有特色了。
其一级总共有10台发动机(2台YF-77和8台YF-100),芯级两台发动机并联的地面推力也只有约100吨,远远低于任何一台助推器的推力(约240吨),在起飞推力中贡献最小。
其芯级的推质比小于1,芯级自己飞不起来,而且差的比较多。此前的中国的长征二号、长征三号系列,助推器也只是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不用助推器光靠芯级也是能上天的,只不过载荷小点。
很多经典火箭的芯级推质比都是大于一的,比如美国的阿特拉斯(宇宙神)、德尔塔,它们通过捆绑不同的助推器,实现非常灵活的构型,将但范围载荷送入不同轨道。
日本的H-2B运载火箭芯级推质比也不到1,但情况好些。其总重为总重量531吨(除有效载荷),其固体助推器单台重量76.6吨(真空推力1750千牛),也就是说芯级重量大约230吨,而其芯级的两台LE-7发动机的真空总推力大约224吨(当然海平面推力会低一些)。
这样,长征-5的一级总共安装了10台发动机,这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整体的可靠性。传统的设计观点认为,并联发动机越多,可靠性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