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 帕维亚战役打响
1525年2月24日,帕维亚战役打响。西班牙军队在此战役中首次以火绳枪部队为主力,从而宣告了一个时代的开启。[详细]
对于伊朗和其他中东各国而言,美国和西方的技术好、管理好,中国制造的价格便宜,如果两者结合在一起,对伊朗来说,性价比较高。也就是说,中东国家往往倾向于将一些下游产业“脏、苦、累”的基建和勘探工程承包给中国,而将一些上游的比如管理、金融、服务、研发等行业留给西方进行合作。对于一些心怀雄心的中国人来说,和中东民众以及学者探讨相关话题,理想往往很丰满,现实往往很骨感。
伊朗国内其实已经开始有一些表态,要求伊朗能源合作更加的“国际化”。伊朗国家石化公司经理阿巴斯近日在接受伊朗国内媒体采访时,公开表示中国“应当认识到,现在伊朗已经不同于制裁解除之前的伊朗,我们的选择更多”。阿巴斯抱怨中国的石油公司“效率低”,而且“价格昂贵”,信心满满地认为将会有来自西方和日本等国家的石油企业和伊朗合作。话里话外,总是透着一股子的自豪,让我们觉得有点不舒服。与之相对应的是,是近期伊朗总统鲁哈尼的“欧洲之行”,先后访问了意大利和法国,这两个国家,一个是曾是伊朗在欧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另一个则是客机制造商空中客车的所在地,鲁哈尼此行,将带回在国际制裁解除后伊朗急需的贸易、飞机和汽车合同大单。鲁哈尼随行的是一个多大百余人的庞大代表团,以至于西方媒体称鲁哈尼此行为“购物狂欢”。鲁哈尼自己在意大利和法国参加了多场商贸推介会,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不要仅仅把我们当做一个国家来看,而应把我们当成一个大市场的中心。”
作为中东重要的地区大国,国际制裁“松绑”后的伊朗与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确实有着较高的契合程度,但是应当看到的是,中国在“后核协议”时代的伊朗投资中,尤其是能源投资中,既有着机遇,也有着挑战。
国际制裁“松绑”后的伊朗与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确实有着较高的契合程度
尤其是当西方经济势力重新与伊朗对接之后,中国很可能在伊朗的能源和其他诸多领域面临巨大的冲击。中国应当更多的以伊朗和其他中东国家的角度思考问题,认清中东,才更好的认清“一带一路”上的自己。
欢迎注册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