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 中日两国爆发第一次空战
1932年2月5日,中国9架飞机从南京转场上海时,在昆山上空与从“风翔”号航母上起飞的3架舰载攻击机与3架舰载战斗机遭遇。[详细]
中国经济网北京2月11日讯(记者 刘麟)在武陵山深处,有着国家电网一条重要的电能输送线——黄德线。大山深处的湖南常德市桃源县杨溪桥乡芦家坪村,一家祖孙三代38年如一日接力,义务守护这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动脉”。猴年春节前,中国经济网记者来到这里,记录下这个动人的故事。
谢元恒父子在解放鞋上缠牢草绳,拿起柴刀,拄着竹竿踏雪出门了。“汪汪”也习惯性“嗖”的一声从火塘边冲向冰天雪地的大山,瞬间又耷拉着脑袋掉头往回窜,大山深处的冬天实在太冷了!
谢元恒今年63岁,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但当地的村民和来来往往的城里人都尊称他为“谢老”。“汪汪”是他家去年新养的一只黑中泛黄的小花狗。他家养狗是为了陪着主人巡山护线。这是一条横跨湖南怀化、常德两个大市,每年输送5205万千瓦时的重要电能输送通道。
见主人没有回头的意思,小花狗也重新打起精神,跟着主人向风雪中走去……
“和这条高压线的情,还得从我父亲谢运堂讲起。”出门才走了10来步,就是一个陡坡,坡上高高地耸立着一根电线杆。仰望着飞越天空的银线,谢元恒讲起了谢家祖孙三代与这条经济“动脉”的情缘——
黄德线西起怀化市黄秧坪变电站,东至常德市德山变电站,是凤滩电厂电能的重要输送通道。自1978年投运以来的38年间,常德境内没有发生过一起人为责任性跳闸事件,在2005年和2008年两次严重雨雪冰冻灾害中,这条线成为湖南电网重要的电能输送通道。
“这要特别感谢当地百姓38年如一日的精心呵护,才有了今天常德电网的‘电坚强’。”国家电网常德供电公司负责人说得很直率。
黄德线穿行在崇山峻岭之间,不通车,没有路,电力部门派出的巡线员的吃、住、行都是大难题。1977年,28岁的谢元恒结束了5年的军旅生涯,回到桃源县杨溪桥乡芦家坪村。他见到总是有陌生城里人被老父亲带回家吃住。这些陌生人都是在深山老林中作业的电力巡线员。细心的谢元恒还发现了一个秘密:家里人外出了,老父亲谢运堂总喜欢把一个挂了红布头的钥匙塞在堂屋门边的墙缝里,把鸡蛋留在鸡窝里。原来,这条电能输送线的巡线员穿行几十里山路都难看到一户人家,谢运堂就主动把自己简陋的家当成了巡线员的歇脚处。谢家那3间简陋的木板瓦片屋,成了电力巡线员温暖的家。
1981年开始,谢运堂干脆干起了义务护线工,天天一把柴刀一把锄头上山去,修筑巡线路,清理风险点。年轻的谢元恒看到父亲太累了,也挤空偷闲和父亲一起爬山涉水义务护线,谁想到这一护就是38年,这一护就是祖孙三代。
“有报酬吗?”记者问。“微不足道,微不足道啊!”51岁的王建军说,1992年至1998年他就是这里的巡线员,如今已是国网常德检修公司副总经理。
1981年,谢运堂老人开始义务护线。1982年,公司根据国家规定,给了他每米每年9分钱的维护费。谢家义务保护的这条线路19公里,9分钱乘以19000米,一年也就是1710元钱。
“他们看重的绝对不是这份微薄的报酬,他们看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是一个普通老百姓对国家财产的珍惜和爱护。”说到这里,王建军的眼角湿润了,他说起了一个一辈子都不能忘怀的故事:1992年,他过27岁生日那天,巡线累了,来到谢家歇脚,无意中说了句“这一天蛮有意义”。细心的谢运堂连忙问他怎么回事,年轻的王建军红着脸说自己过生日,谢运堂一听:“伢儿,你为国家巡线不容易,我要好好给你庆个生!”又是宰鸡又是煮蛋,还从瓦罐里盛出自酿的杨梅酒与王建军对饮,至今都没学会喝酒的王建军那天醉了,醉在谢家简陋的灶屋里。
这一醉,也让谢元恒对父亲的义务护线举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再累也要陪着父亲上山,修路清障,他还把家里最好最大的一间卧室让给时不时来歇脚的巡线员住。夏天,木屋里的墙角、凉席上洒有花露水驱蚊。冬天,走进小木屋的巡线员,第一眼看到的就是火盆里旺旺的炭火和灶上热气腾腾的开水,那是为巡线员烧好的泡脚水。38年来,一批又一批巡线员从城里来到大山,又从大山深处回到城里。屈指一算,在谢家木屋里住过的巡线员不下40人。
“其实,为了这条电能输送线的安全,谢家是做了大贡献的,特别是俺继伢(干儿子)谢志勇是作出牺牲的。”说起此事,年轻时曾在这条线上做巡线员、如今已是输电室安全监察员的58岁的洪建军鼻子酸酸的。
谢志勇是谢元恒的儿子。1985年前后,洪建军任运检班长,每月都要从城里进山巡视运维工作,谢家是他的歇脚点,吃住都在谢家。当时只有几岁的谢志勇,跟在大哥哥洪建军身后十分讨人喜欢。洪建军家住常德市区,决定认谢志勇当“继伢”。两家因为“黄德线”这条经济“血脉”、因为共同守护国家财产和万家灯火而成为亲人。1997年,18岁的谢志勇还在上学,就开始协助爷爷和父亲义务护线,后来,谢志勇南下去了深圳。正当他干得有滋有味时,义务护线大半辈子的爷爷患病丧失了劳动能力,母亲也患上了尿毒症。
考虑再三,2007年,谢志勇回到了他熟悉的大山,回到了父母亲身边。
回来后,他才知道爷爷父亲有多难!家乡大山的陡坡足有70度。电杆与电杆之间,只有300米到350米,但逢坡必爬、遇水必蹚。由于电线下不能长竹,一到春天,竹笋长得很快,今天刚砍完这一片,响一阵春雷下一场春雨,那一片又疯长上来了,再接着砍,那个累啊!
回来了,他才知道情义有多厚重!2012年,爷爷去世,山里山外的人都来了,城里认识的不认识的人也来了,那长长的送葬队伍,至今都让谢志勇感叹:一辈子没出过大山的爷爷,在山外有个好大的世界呀!他母亲患尿毒症,每周都需要透析,巨额医药费靠他父亲在山上捡竹枝扎扫帚卖挣得钱。乡里乡亲都来买竹扫帚,也从来不讨价还价,那一份情都默默地扎在那一把又一把竹扫帚里。“穷是穷点,但俺穷在深山有远亲!”
他回来了,真正感受到了社会的真情。他清楚地记得,常德电网党组织每年都会带着党的温暖走进深山老林;城里的青年团员也一拨拨走进大山,和他家结对子,在他家住过的老巡线员一个个又回来了,到谢家像走亲戚一般……尽管独居大山的谢家目前还很困难,但他们不孤独。
“隔两天就过年了,春节怎么过?”面对记者的提问,“谢老”父子憨厚地一笑:过年了,当地有上坟祭祖的风俗,我必须清除所有高压杆线下的隐患:腊月二十七对298号至315号杆段线路下方的坟点杂草进行清理;二十八对316号至330号杆段线路下方的坟点杂草进行清理;二十九除夕夜和正月初一上午,对沿线山火隐患点进行巡视(常德当地有给已故的长辈除夕送亮和初一拜年的风俗);初二对298号至310号杆段的巡线道进行修整;初三对310号至320号杆段的巡线道进行修整;初四对321号至330号杆段的巡线道进行修整……
榜样的人生是平凡的,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谢老”祖孙三代的无私襄助、无怨奉献,在常德已演绎成一种精神与人格魅力的传递。在遍布常德地区主网线路大动脉的区域,电力工人都与沿线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情谊。目前,全市电能输送线沿途已有170多位农民像“谢老”一样,成为义务护线员。义务护线员除了主动参与护线外,还宣传带动沿线农民自觉保护国家电力设施,发动沿线群众自觉参与到保护国家财产安全的工作中来。
欢迎注册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