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 驻印军和远征军在芒友会师
1945年1月27日,驻印军新38师攻克缅北芒友,与从国内出击的中国远征军会师,中印公路作战取得全面胜利。[详细]
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执政党,如何认识和解决民族问题从来都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大局中举足轻重的一环。习近平总书记主政以来,通过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一系列相关举措,在民族领域充分展现了他治国理政的一系列新思想、新风格,其中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要运用好的思想尤为突出。
当代中国民族问题的主要矛盾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差距及其引发的问题,为此中国共产党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将加快发展作为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这无疑是正确的,然而实践证明,仅靠发展这个物质力量并不能解决全部问题,近年来民族领域出现的麻烦很大一部分正是我们忽视了精神力量和思想建设的结果。为此习近平总书记讲到: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要重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但并不是靠这一条就够了。应该说,问题的成因主要不在物质方面,而是在精神方面。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我们在继续用好发展这把钥匙的同时,必须把思想教育这把钥匙用得更好。基于这一认识,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对如何加强精神力量的作用做了多方面的论述:
第一,提出了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作为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为此他特别强调了文化认同的问题,将其看做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共有精神家园的发展方向,同时注重从少数民族文化中汲取营养。
第二,提出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强调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人心在我,各族人民就能众志成城。做民族工作重在交心,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号召社会各界行动起来,一起做交流、培养、融洽民族感情的工作,筑牢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的人心防线。
第三,提出要在全社会不留死角地搞好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历史观、民族观。创新民族团结的载体和方式,改变单一的“大水漫灌式”宣传教育方式,针对不同对象多做“滴灌”,精耕细作、润物细无声。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民族理论政策和民族知识要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第四,提出必须深刻认识民族领域的思想政治斗争的严峻性和复杂性,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错误思想观念,增强各族干部群众识别大是大非、抵御国内外敌对势力渗透的能力。
但在强调做好精神方面工作的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并没有放弃物质力量的作用,“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种问题的总钥匙”仍在他的讲话中得到重申,所不同的是,这种重申有了更为切实的内容。即强调把发展落实到改善民生、落实到惠及当地、落实到增进团结。主要由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反映出来的中央关于民族发展的政策紧密联系民族地区实际,非常具体。近一年来习近平一再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要紧扣民生抓发展,重点抓好就业和教育;发挥资源优势,重点抓好惠及当地和保护生态;搞好扶贫开发,重点抓好特困地区和特困群体脱贫。此外,对具体地区具体时段民族工作的指导也并不固守成见,而是因时而动。比如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突出了发展问题,将新疆工作的指导思想确定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而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则根据形势的变化将新疆工作的总目标确定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突出了社会稳定,提出围绕稳定谋发展,通过发展促稳定。
解决好民族问题,物质和精神两个力量都要运用好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物质和精神关系理论的生动体现,对全面认识和正确处理民族工作中的矛盾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必将在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理论和实践中产生深远的影响。
(王希恩,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理论研究室主任,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民族理论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共中央统战部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民委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学学会常务理事、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主要研究领域为民族理论、当代民族问题等)
欢迎注册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