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 “中国人”戈登在苏丹被杀死
1885年1月26日,苏丹“马赫迪”起义军攻克喀土穆。英国苏丹总督戈登在总督府内被起义军杀死。[详细]
然而,“不敢用”、“不愿用”却依然制约着北斗的发展。即使官方已经从多种渠道努力证明北斗的精度和可靠性不输于GPS,但人们对其的怀疑并未消退。
为推广自主的卫星导航系统,俄罗斯同样面临难题,而其所找到的药方是“强制”。2010年,俄罗斯曾一度宣布,计划从2012年起,俄罗斯境内生产的手机强制安装“格洛纳斯”(俄罗斯自主卫星导航系统)导航芯片,而进口手机如未安装“格洛纳斯”将加收25%的关税。然而,由于“格洛纳斯”启动推迟,这一计划也随之搁浅。今年,俄罗斯连续发射两颗“格洛纳斯”导航系统卫星,而俄罗斯媒体报道,其议会正试图将俄境内道路交通工具都纳入强制安装“格洛纳斯”的范围。
强制真的是解决自主卫星导航系统普及的最好方式吗?显然不是。毋庸置疑,强制安装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问题,但是,一方面,强制安装只能满足规模的要求,这并不会增强相关企业的真实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这又会衍生出寻租的空间。最简单的,如果“北斗”被纳入强制安装范围,涉及的生产企业可能就不会致力于将其模组价格进一步降低——而这并不利于其在更广阔的市场与GPS竞争。
那么,如何让“北斗”更顺利地被人接受呢?可能,在其推广方面,营造更多富有想象空间的话题是必要的。阿里巴巴进入的一则传闻就能让相关股价大涨,已经说明了话题的影响力。不过,更重要的是,如何用一个个生动的样板案例,去让人们更加了解北斗是很重要的。例如,俄罗斯在索契冬奥会的运输车辆上采用“格洛纳斯”进行监控,并因此大大扩展了“格洛纳斯”的影响力,就是一个值得学习的案例。一方面,吸引更多的民资加入北斗,拓展北斗阵营的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利用这些企业的创造力,利用重大事件进一步拓展北斗的影响力,消除种种不应存在的误解。这或许是北斗成长中需要进一步努力做出突破的。
欢迎注册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