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 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下水
1954年1月21日,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下水,可连续在水下航行3万公里而不用添加任何燃料。[详细]
眼前是一片荒凉的景象,他心中一团乱麻;他那时,还不能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打败了许多凶恶的敌人,却打败不了“贫穷”!在这浸透了血汗和希望的土地上,勤劳的苏区乡亲们日夜苦干,成果到哪里去了?
他拉马缓缓地走下山坡,他的低矮的家屋,许家洼已经在望了。一个樵柴的老婆婆,仰起脸来,用手打着遮檐,打量着远方来的客人。
这老婆婆一身褴褛,灰白的乱发,在多皱的额前飘摇纷披,脚上虽然穿着破棉鞋,却没有穿袜子,露着皴裂的脚背。“好面善啊,难道这是多年不见的母亲吗?”许世友的心,好像被无形的手揪了一把,他停在老人面前,但不敢冒认。
“你是友德(他的小名)娃?”母亲辨认儿子的目光,特别敏锐。……
“妈妈!你……”他扑通一声跪在老婆婆面前,泪如泉涌,千言万语化成低泣,这时他想什么呢?也许想到8岁那年,告别母亲到少林寺去的情景。
母亲是坚强的人,只落了几滴喜泪,声音在激动中颤抖:“友德呀……快回家看看,喂了两口猪哩!”
许世友搀着母亲前行,那老树皮似的手上,老茧有铜钱般厚。这是一位大别山的母亲,她与天灾、人祸和贫穷拼搏了一生,而没有失去信心。她是一位战功赫赫的上将的母亲,年过七旬,还在樵柴、打草、喂猪……母亲与儿子,谁更坚强?
她这一生,经历过多少苦难?自从把儿子养到8岁,他们就很少见面了。母亲是无私的,她把儿子送给了革命,送给了祖国,母亲是勇敢的,从1927年黄麻起义,直到1949年解放,20多年来,她一直面对反动派的屠刀。
司令员要走了,地、县的领导请他吃一顿饭,顺便请他谈谈对家乡的感想和要求:“大好,大好,我看就不那么好!”他板着黑沉沉的脸,“连老祖宗都知道民富才能国强,现在,是民穷财尽!你们说什么大河里有水小河里满,胡说,应该颠倒过来,小溪里有水大河满,小河里无水大河干!……”
“我们是讲锅里有,碗里才有。”有人轻声反驳,觉得确是如此。
“锅里有?”他怒视着这个自以为聪明的糊涂人,“锅里的是从哪里来的?还不是从老百姓的碗里挖来的?”他越说越冲动,“咱们共产党员,从什么时候,学会了自己骗自己?不要为了邀功升官害了百姓!”
“首长,咱们开饭吧!”有人低声说。
“我不想吃了,告辞!”他拂袖而起。
许司令去世了,他没有留下财产,也没有留下遗言,只留下了对祖国对人民的深爱。
许世友司令员去世了,在向他遗体告别时,晴朗的天忽然浓云密布,犹如战云翻卷,沉雷隆隆,犹如万炮齐鸣,洒下一阵骤雨。告别仪式完毕,竟然天晴云开。这种奇异的天象,纯属偶然,但绝非作者虚构,三千多名向遗体告别者和南京人民可以作证。奇异的天象不可能说明什么,也不可能产生迷信的揣测,却使不少人产生一种联想:想到他那轰轰烈烈感天地泣鬼神的一生。
欢迎注册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