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 卡萨布兰卡会议召开
1943年1月14日,美国总统罗斯福与英国首相丘吉尔于在刚解放的法属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举行了秘密会谈。[详细]
早期的战斗机很少有用中单翼的,因为中单翼的翼盒穿过机身,给机身强度带来很大影响,很少有人愿意冒这个风险。随着技术的进步,机身强度不再是问题,中单翼的优点可以利用起来了。
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空气动力学的进步让翼身融合体设计和机身升力体设计开始变得流行。上单翼具有机翼上表面连贯,气动特性优异的优点,通过把中单翼飞机的机身和机翼的连接处圆滑地填平补齐,就可近似地实现上单翼的效果,这是翼身融合体的初衷。翼身融合体也增加机身有效容积,这增加了机内的载油量。翼身融合体还增加翼根厚度,改善翼身结合部的结构连接条件,可以用较轻、较简单的结构实现所需的结构强度,减轻重量和制造成本。平顺的翼身结合部也改善了气流分布,减小阻力,甚至对隐身有一定改善,实在是一举多得。升力体设计则更进一步,把整个机体考虑成机翼的一部分,机翼成为飞机上最主要的部件,机身,发动机,进气道都成了附加在机翼上的附件。苏-27和F-14就很好的诠释了升力体设计的惊人效率。以F-22为代表的五代机多采用菱形机头,这是更先进的升力体设计,不仅有利于隐身,尖锐的菱形侧边还是涡流发生器,当飞机拉仰角时,机头侧边就产生涡流,然后作用于机身,于是机身就产生额外升力。
升力体和翼身融合的设计让上单翼和中单翼在很多时候都有些难以分辨,因此很多军迷对于歼-20和F-22到底是上单翼还是中单翼存在争议。其实,纯粹意义上的上单翼、中单翼和下单翼更多地出现在早期的战斗机上,对于五代机来说,已经是过时的概念了。无论歼-20属于哪种机翼,其先进性都是毋庸置疑的。(西山)
请关注利刃公众号:lirenjunshi 正在发福利 不一样的军情武器解说 谢谢互动
欢迎注册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