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 苏联正式宣告成立
1922年12月30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首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苏联正式宣告成立。[详细]
资料图:方舟子被恶搞成聊天表情
之间网综合 方舟子又摊上大事了。近日,方舟子被央视知名记者王志安在网上实名曝光其伙同律师涉嫌“诈骗”网友钱财,再陷入非议。
方舟子2010年遭遇袭击事件后,其律师彭剑成立了“安保资金”,吸纳网友捐款,意图保护方舟子。但王志安声称,安保资金成立后,方舟子律师彭剑却从中贪污挪用买车买房。
12月27日,王志安在微博撰写长文,揭方舟子律师彭剑是如何挪用公众捐款为自己的律师事务所买车的。29日,更是详尽描述了买车的整个过程。
目前,方舟子并没有否认其律师利用“安保资金”买车的事实。
不用之间网小编说大家肯定都知道,方舟子可以说是“撕逼专业户”,方舟子的决不认输、决不认错是科学圈内公认的特点,他从不对自己的某些被人认为错误的言行道歉。方舟子“不愿认错”的态度常常引起争议。我们回顾一下方舟子这些年的“撕逼”情况吧。
与崔永元激辩“转基因” 两人互赔4.5万
2015年6月25日,方舟子诉崔永元名誉侵权案在北京海淀区人民法院一审宣判。根据判决,方、崔承担同等法律责任,并互向对方赔偿45000元。
尽管两人都没有出现在法庭上,但获悉判决的崔永元和方舟子昨天下午都表示,不满法院判决,将提起上诉。
此案源起于2013年9月,当时方、崔二人就转基因食品安全开始网络争论,逐渐升级到质疑对方语言逻辑、有无话语资格等,网上对骂且愈演愈烈,最终诉诸公堂,方向崔索赔32万元,崔反诉索赔67万元。一场始于转基因的科普讨论,最后却出人意料地走向娱乐八卦般的官司。
关于转基因的孰优孰劣目前仍然存在争议,2015年2月全国转基因大米品尝会京津站在北京湖北大厦举行,80名网友“试吃”了3公斤转基因大米,方舟子也出现在了的会场上。他说,转基因品尝会大约从2010年开始兴起,自己已参加多次。他称“参加的城市多了,科普的效果就有了”。针对此事,曾制作质疑转基因安全性纪录片的崔永元对新京报记者表示,他认为此类科普品尝或存在违反科学伦理的情况。 他说,虽然参加品尝会的志愿者都签署了知情书,但不意味着一定完全了解情况,“就像医院里做手术前也要签,很多不懂的医学术语医生都要解释清楚,这是最基本的知情权。” “如果转基因生米进入运输等流通领域,则在基因漂移问题上无法得到完全保障。”崔永元说,在国外的转基因研究室,不光所有的植物最后都要放火烧掉,用过的土壤都要高温熏蒸后才能重复使用,防止基因漂移。针对崔永元的质疑,活动主办方之一、基因农业网主编方玄昌回应称,大米基因漂移只能通过花粉传播,而已经制成大米的转基因作物,根本不可能存在基因漂移的情况。“米还能种出水稻吗?那煮熟的鸭子也能飞了。”方玄昌说。
此“方舟”何苦为难彼“方舟”
2012年7月,方舟子称蒋方舟九岁时出版的散文集中存在母亲为其代笔的问题。针对前方舟子的“代笔质疑”,蒋方舟则称自己从十几岁起就遭到外界怀疑,让时间证明一切。
方舟子打假韩寒 韩寒回应:USB
1月19日到28日间,打假专家方舟子在自己的微博账户上连续发表《造谣者韩寒》《天才韩寒的文史水平》《韩寒的悬赏闹剧》《“天才”韩寒的写作能力》《“天才”韩寒参加新概念作文比赛之谜》《“天才”韩寒创作<三重门>之谜》《“天才”韩寒作品<求医>分析》等文章。以及转发、评论若干他人文章。明确指出韩寒作品“代笔”“水军”“包装”,韩寒遭遇了成名以来最大的考验。
而在后来导演宁浩的一场发布会中请到了韩寒作为嘉宾,韩寒针对方舟子“乱咬一气”的打假,拿起宁浩的赠品U盘说:“这是一个U盘,又叫USB,我想对方舟子说,U SB。”一方面利用谐音骂了方舟子,同时深层含义也被网友扒了出来:方舟子就是个USB接口——欠插!
方舟子2011年打假屠呦呦:青蒿素并非中药
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或生物学奖,方舟子居然发文揭露其性格缺陷,称其3次院士落选并不奇怪。新加坡《联合早报》10 月 7 日报道,方舟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出言指责屠呦呦发表专著时可能未严格按照学术规范署名,未尊重基本事实,夸大了自己的成就,而忽略了同事的贡献,方舟子认为,”“她因此备受其同事、同行诟病,也是她三次选院士都没能选上的因素之一。”其实2011年屠呦呦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奖的时候方舟子就曾经“咬”过一回屠呦呦。
方舟子称,青蒿素与重要无关。中医虽然传统上也用青蒿治疟疾,但是中医所用的那种青蒿(又名香蒿)并不含青蒿素,已被证明对治疗疟疾无效。青蒿素是从与青蒿同属的黄花蒿(又名臭蒿)提取的。中医几乎不用黄花蒿入药,用的话也只是用来“治小儿风寒惊热”,从不用它治疟疾。青蒿素一开始也称为黄花素或黄花蒿素,后来为了表明其与中药 的关系,才统一叫做青蒿素,再后来干脆在药典里把黄花蒿改叫青蒿,定为青蒿的正品,让人误以为青蒿素真的是从青蒿提取的。
青蒿素的发现是许多人分工合作、相互竞争的结果,究竟谁的功劳大,至今争论不休。不过,大家都公认屠呦呦起到的关键作用就是发现青蒿素受热就失去活性,想到了要用乙醚提取。屠呦呦称,她是在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一书中看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说法,才恍然大悟不能加热青蒿。由于这个 故事,人们会说青蒿素的发现至少受到了中医的启发,葛洪也因此成了“东晋名医”。其实葛洪是个炼丹的术士,《肘后备急方》则是收集民间的偏方,并没有用到 阴阳五行、辨证配伍,与中医中药没有关系。
事实上,葛洪记载的这个偏方是否真的能治疟疾,也是很可疑的。青蒿素几乎不溶于水(所以屠呦呦才用乙醚提取),用两杯水(东晋的“升”很小,当时一升大约相当于现在的200毫升,也即一杯)浸泡一把青蒿,即使用的是黄花蒿,也不太可能泡出能达到药理浓度的青蒿素。如果葛洪只记载了青蒿能治疟疾,我们也许能认为有其合理性。但是葛洪共在书中搜集了43个治疗疟疾的偏方,其中有草药,也有巫术。 青蒿一条是其中很不起眼的,只出现了一次(而草药“常山”出现了13次),也没有说其疗效有多灵。
即使葛洪记载的青蒿偏方真的对治疗疟疾有效,它并没有被葛洪特别关照,在随后的一千多年间,也差不多被淹没了。虽然某些中医典籍中也会抄录它,但是并不看重它,只是作为文献备考。中医和 民间仍然不停地在寻找治疗疟疾的方法,屠呦呦课题组搜集了808个可能抗疟的中药,而同时的云南小组搜集的中草药单方、验方竟多达4300余个。这么多的偏方正说明没有哪个有突出的效果,否则就都用它了。而当时的实验也证明它们无一有效。
青蒿素是“文革”期间集中全国力量用人海战术研发出来的。动用了数十个单位的500多名科研人员,用5年的时间筛选了4万多种化合物和草药,最后才发现了青蒿素。中医和中医典籍提供的众多药方没有 派上用场,和拿着一本《中国植物志》一个一个往下筛选的效率差不多。有人从青蒿素的发现认识到“中药是尚未充分开发的宝库”,中药中当然完全可能含有某些 还未被挖掘出来的化学药,但是青蒿素的发现过程恰恰说明想从中医典籍的记载中找到真正有用的药物极为困难。青蒿素发现之后的40年间,虽然有无数的科研人员试图从草药中再创奇迹,却再也没能找到第二种能被国际公认的新药,也就并不奇怪了。
欢迎注册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