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 昆仑关战役打响
1939年12月17日,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第11联队攻占镇南关、龙州,昆仑关战役爆发。[详细]
中葡联合联络小组的职责为:就《中葡联合声明》及其附件的实施进行磋商;就1999年澳门政权交接的有关事宜交换情况进行磋商;就两国政府为使澳门特别行政区保持和发展对外经济、文化等关系所采取的行动进行磋商;就双方商定的其他事项交换情况进行磋商。
中葡联合联络小组的组成:双方各指派一名大使级的组长和另外四名成员。中方由四个单位的代表组成:外交部、国务院港澳办、新华社澳门分社和中国驻葡萄牙大使馆。双方还指派必要的专家和工作人员。在过渡期的12年中,中方先后有三任大使出任组长:康冀民(1988年1月一1993年4月),过家鼎(1993年4月一1997年7月),韩肇康(1997年7月一2000年1月1口);葡方先后有五任大使任组长。
中葡联合联络小组成立三个月后开始工作。第一年,小组轮流在北京、里斯本和澳门开会,以后澳门为常驻地。中葡联合联络小组双方代表处于1989年2月15日同时进驻澳门,中方代表处在澳门新马路1L--1LB,驻地挂牌使用“REPRESENTACAO”即代表处(这是葡方提出的,中方认可),它是代表政府的外交机构。联络小组组长又称为首席代表(大使)。在12年过渡期内,中葡联合联络小组共举行了全体小组会议34次,双方组长会晤无数次,解决了一系列重大问题,为澳门的平稳过渡和政权顺利交接创造了妥善条件。中葡联合联络小组的工作到2000年1月1日终止。
中葡联合联络小组谈判中遇到的三大问题
为了解澳门的实际情况,在联络小组进驻澳门前,1987年12月,我便到澳门进行了访问考察。葡萄牙统治澳门400多年,造成很多问题。新华社澳门分社社长周鼎等介绍了很多情况,也听到了大家谈论最多和被称为最难解决的“三大难题”:一是中文没有法律地位,长期以来行文办事,必须用葡文,给居民造成极大困难。因此要解决中文法律地位问题。二是澳葡政府的官员都是葡国派来的,轮流执政,中国人只能做辅助性的工作,不能担任政府官员。回归后主要官员必须由本地人担任,但培养官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在过渡期内培养好人才,以便接班。即要解决公务员本地化的问题。三是长期以来在澳门实行的法律是葡国法律,法官是葡国的,终审判决在葡萄牙。回归以后不能原封不动用葡国法律,也不能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要有澳门自己的法律。如何将现行的葡萄牙法律转化为澳门特区的法律,这就是要解决法律本地化的问题。当时大家谈到这三个问题都摇头,觉得很难办,所以称之为“三大难题”。
我从澳门访问考察回到北京后,到中南海向中央负责港澳事务的姬鹏飞汇报工作。我说:要使澳门顺利回归,在过渡期内首先要解决好这“三大难题”,它关系到《中葡联合声明》能否实施,关系到1999年12月20日澳门政权顺利交接和“一国两制”在澳门的实施。最后,我提出:称“三大难题”不太好,好像无法解决,无可奈何。我建议把“三大难题”改称为“三大问题”。姬鹏飞采纳了这个建议。后来,他在港澳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对澳门的“三大难题”不要再这样叫了,可以称“三大问题”。从此以后,便统称“三大问题”。
“三大问题”确定后,1988年4月,在里斯本举行的首次中葡联合联络小组会议上,中方提出将“三大问题”列入会议议题进行讨论,葡方不同意这“三大问题”的提法,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直到1989年4月中葡联合联络小组第四次全体会议才对“三大问题”的提法达成一致。
欢迎注册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