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美国帮助是典型的现实主义
菲律宾人的民族主义看起来是温和型的。尽管许多人对华有负面情绪,认为中国在南海问题上“欺凌”菲律宾,但多数人都不想与中国发生冲突。笔者与菲律宾老百姓有过很多接触,发现他们对中国人并不敌视。
菲律宾总统对美国总统俯首听命
笔者外出,有时会主动跟普通菲律宾人说“我来自中国”,并提到南海问题,对方除了抱怨“你们(离争议岛屿)那么远、我们这么近”之类,没有其他激烈言词。马尼拉的黎刹广场可能是最能体现菲律宾民族主义的地方,里面有很多历史上反抗殖民统治英雄的肖像,但就在这个广场的一侧,还有一个完全中国风格的华人公园。
从历史看,除了反殖民斗争,菲律宾人从没有与外敌进行过战争。菲律宾传统文化中有一点与道家思想类似,即主张以柔克刚。当地有许多相关谚语,其中一句是“以刀为生者将死于刀下”。另外,菲律宾宪法第一条第二款明确宣布,放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工具。事实上,由于冷战时期依赖美国保护,菲律宾历来就是东南亚军备最差的国家之一。目前,阿基诺政府试图大力推进军队现代化,但要成为一支在地区有影响力的军队为时尚早。
正因如此,菲律宾人的民族主义更多通过非武力方式表现出来,比如将南海争端提交所谓国际仲裁。从中国视角看,不参加仲裁有充分理由,但在菲律宾人看来,这是最符合他们利益与偏好的方式。所以,尽管担心与中国的冲突,多数人又对阿基诺三世的对华政策表示支持。
笔者咨询过一名菲律宾学者,如果按照国际关系理论中的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进行分类,大部分菲律宾学者是什么类型?他的回答是制度主义。但就菲律宾外交而言,还是有现实主义成分。事实上,在南海争端中极力寻求美国帮助就是典型的现实主义。根据菲律宾宪法,重设美国军事基地为非法,但1999年菲律宾参议院通过《访问部队协议》,使得美军可以通过轮换方式来菲律宾。2014年菲律宾又与美国签署《增强防卫合作协议》,据此美国军方可以在更大程度上使用菲律宾领土上的军事基地。不过,这种对美国“一边倒”的举动反映出菲律宾在地缘政治上的不成熟,它位于两强相争的前沿阵地,一旦有事,最吃亏的还是自己。。
当前菲律宾人对美国的信任度很高,但多数人没有或不愿意正视的一个事实是:美国的承诺靠不住。正如笔者访谈的一位菲裔美国教授所说,美菲共同防御条约不是一个自动反应条款,“南海争端发生在中国后院,美国人为菲律宾而战的可能性是零。”这位教授生活在美国已有40余年,他这样清醒的认识,多数菲律宾人没有。
这位清醒的教授也有不现实的想法,他主张菲律宾与其他国家联合起来,在经济上对中国进行抵制。类似主张在海内外菲律宾人中有一定影响。作为移民大国,目前有超过1000万菲律宾人生活在海外,这种网络以及思想观念也是“美国菲侨良政协会”“西菲律宾海联盟”等非政府组织发动对华抗议、示威的基础。不过,这样的行为要取得效果就需要强烈的民族主义与国际范围内对菲律宾的一致支持,但第一个前提不存在,后者更不可能。
欢迎注册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