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 法国前总理乔治-克列孟梭逝世
1929年11月23日,号称“老虎”以及“胜利之父”而闻名的乔治-克列孟梭与世长辞,享年88岁。[详细]
此前,对于戈尔巴乔夫的越高越乱漏洞百出的改革,以及叶利钦集团越来越嚣张的分裂、夺权举动,一部分党内、军内官员实际上是反对的,但在社会思潮整体西化、政治一再右转的情况下,他们也怕被扣上“僵化”、“保守”、“极左”、“反改革”的帽子,并且担心以后政局下自己的前途,因而无所作为,以“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形象示人。在“紧急状态委员会”试图挽救苏维埃政权的8·19事件中,大批的军队干部持观望心态,充当“中间派”,实际上是投机的两面派,从而使军队维护政权的努力落空。甚至紧急状态委员会的成员之一国防部长亚佐夫也是举棋不定,在挽救苏维埃与向叶利钦妥协之间难以决断,“最终也没能做出正确的选择”,错失了多次扭转局面的机会,反而使叶利钦坐大。其他将领就更是出于政治投机的心态,不愿为挽救苏维埃政权冒风险。
威廉·奥多姆写道,“到了1991年,苏共已如强弩之末,根本无法控制军队。而军队领导层严重腐败,争权夺利,优柔寡断,根本不可能齐心协力。大多数高级军官不是不愿冒险,就是只关心个人的名利仕途,在重大政治斗争中,一个个就像墙头草,看到哪边获胜的希望大,就毫不犹豫地倒向哪边。大多数资格老的共产党员也同样都是沽名钓誉的投机分子。也有一些人,像沙波什尼科夫和一些上校军官那样投靠叶利钦的,他们完全摒弃了共产主义制度,在军队与政府的矛盾中他们不支持任何一方”。[17]
如掌握重兵的空军司令沙波什尼科、空降兵司令格拉乔夫等高层军官,在“8·19”事件中并不坚定站在紧急状态委员会一边,而是和戈尔巴乔夫一样,观望投机,最后倒向了叶利钦一边。格拉乔夫充分显示了其两面派面目,在指挥图拉空降师进入莫斯科执行紧急状态任务时,国防部下达给他的每一道命令,他都立即通报给叶利钦及其支持者,表示自己保护“民选总统”。空降兵的实际行动,振奋了叶利钦及其支持者的士气,局势很快转向了有利于叶利钦的一面,列别德率领的伞兵营也随即宣布保卫叶利钦、同“民主派”站在一起。在决定国家命运的危亡关头,苏军国防部和总参谋部“许多军官坚决支持紧急状态委员会,然而他们找不到忠实的部下”。[18]
紧急状态委员会中掌握重兵的国防部长亚佐夫、国防会议第一副主席巴克拉诺夫、国防部长亚佐夫、内务部长普戈、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等人由于寄希望与叶利钦和平谈判及担心引发内战,自始至终没有下达武力逮捕叶利钦以挽救苏联的命令。在中央政府中地位并不高的叶利钦的力量则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军队倒戈宣布中立甚至支持叶利钦,戈尔巴乔夫则最后站在叶利钦一边,使叶利钦实际上取得了政变成功。正如《苏联军队是怎样崩溃的》一书作者、美国国家安全局前局长奥多姆总结的:“不论是西方媒体还是苏联自身的媒体在提到8月18-21日的莫斯科危机时,总称其为一次失败的政变企图,学者们大抵也是如此。但从本次危机的结果来看,这种说法不免有些令人费解。政变开始时,策划发动、政变夺权的个个都是身居高位的领导。然而危机结束后独揽大权、使苏联解体的却是先前在中央政府中并无正式席位的叶利钦。可见叶利钦才是这次政变的发起者,他获得了成功。”[19]
欢迎注册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