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 中国军队击溃进犯印军
1962年11月16日,由于印度政府拒绝中国方面的和谈建议,中国边防部队被迫开始进行第二阶段的自卫反击战。经过三天激战,中国军队[详细]
由于财政收入相对充足,日本政府对军队提供的武器装备、训练质量等等,在先天条件上都要优于清政府。清朝的北洋舰队虽号称实力亚洲第一,但实际多年没有更新装备,甚至军舰连大修都无法满足,财政窘困就是主要原因。中国虽拥有“定远”、“镇远”两艘亚洲第一的铁甲舰(7000吨),但所谓“第一”只是表面现象,不仅舰龄已长,而且性能已经落后,没有资金进行改装。日本除了三景舰、吉野号等等,战前还从英国订购两艘新型战列舰“富士”号、“八岛”号(1.2万吨),性能远远压倒老式的“定远”、“镇远”,造价也更加高昂,海军投入远远超过清政府。
可以说,甲午战争清朝战败,与财政实力不足有着直接关系。尽管日本军队数量远远少于中国(25万对100余万),但实际军费投入甚至还要高于中国,导致日军的单兵战斗力和战场兵力对比,往往都压倒清军一筹。不仅如此,清朝投入战场的只有北方数省的陆军,海军只有北洋一支舰队。南方各省战时只是在旁观望,战时支援北方的军力和财力几乎可忽略不计。这些都导致中国的战场实力无法胜过投入举国之力的日本。
综上所述,甲午战败不仅仅是单纯的军事技术因素,政府体制落后特别是财政体制落后,再加上官员腐败、地方离心,都直接导致军队缺乏投入,令清政府难以赢得战争。战争的胜利,关键在于能否集中本国一切资源,一盘散沙式的国家和军队必然失败。
欢迎注册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