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4是苏联于1931年生产的中型坦克。该坦克仅生产了24辆,且从未在战斗行动中被目击到。这是位于乌克兰的哈... [详细]
菲律宾总统阿罗约
然而,随着阿罗约各种丑闻的不断发酵,她主持签订的一系列中菲合作项目也受到了牵连。2008年初,媒体刊登了一篇题为《菲律宾在南海的拙劣行径》的文章,文章将矛头指向了中、菲、越三国于2005年签订的《三方联合海洋地震工作协议》。根据协议,三国国家石油公司将联手收集南海协议区内的地震数据,并表达了三方联合考察石油资源储量的意愿。
文章批评三方协议缺乏透明性,并指出“菲律宾同意进行联合考察的区域包括中国和越南没有提出声索的、菲律宾合法拥有的大陆架”,称“一些人会说这是对菲律宾的出卖。”该文章一经刊出便在菲律宾引起了轰动。菲律宾国内反对派很快将中菲南海合作与阿罗约政府的腐败联系在一起。
批评者认为,阿罗约以出卖国家主权的方式,换取来自中国的贷款以及在其他一些商业合作项目上的支持。有人甚至怀疑,阿罗约本人及其亲信在这些合作项目中有经济利益并收受贿赂。在不利的国内舆论背景下,三方协议在2008年到期后没有得到续约。
2008年可以说是中菲关系出现转折的关键一年,中菲在南海问题上的合作正是在这一年遭到了“污名化”。
2008年以前,南海问题并未成为菲律宾民族主义集中爆发的议题。美国兰德公司在其2008年发布的一份报告也曾指出,中国很少作为一个议题出现在菲律宾政治中,菲律宾人的民族主义更多的是针对美国,对华政策制定更多地受精英政治而不是大众政治的影响。但是,在同菲政府腐败的问题扯上联系后,南海问题便引起了菲律宾民众的高度关注。
2010年菲律宾大选,阿基诺三世打出了“没有腐败,就没有贫困”的竞选口号,体现了他对民意的准确拿捏。奉行强硬的南海政策,即有利于阿基诺政府从美国处争取更多的军事援助,又可以助其在菲律宾民众面前树立“清廉、坚决捍卫民族利益”的形象。同时,阿基诺还借力国内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和对腐败的憎恶,大力清洗阿罗约的政治势力,可谓是一举多得。
欢迎注册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