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4是苏联于1931年生产的中型坦克。该坦克仅生产了24辆,且从未在战斗行动中被目击到。这是位于乌克兰的哈... [详细]
■对话:中国军人亡灵得到应有尊严
京华时报:为什么想把远征军遗骸接回家?
●孙春龙:我在2008年就曾到缅甸探访过远征军遗址,当时新一军缅甸密支那阵亡将士公墓已经变成居民家和学校了,缅甸居民告诉我,在建房子时曾挖到遗骨,经常有打仗的声音,他对我说是因为我们中国军人的亡灵没有得到安息,当时就想能不能把这些遗骸接回家,得到应有的尊严。
京华时报:为把遗骸接回家,你做了哪些努力?
●孙春龙:随后我开始了奔波,实地考察、筹款、跟政府商谈,一步步地努力。我也没有想到,事情可以进展这么快,在我看来这可能是一件不能想的事。
京华时报:迎接远征军遗骸归国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孙春龙:国内对历史的认知和跟缅甸政府的沟通难度一直都比较大。在我看来,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是可以运行的一个重要因素,国外多次通过民间外交跟缅甸政府沟通,缅甸政府在今年10月份发文同意将远征军遗骸送回国内。
■特写:“轻点挖,他们会疼”
探沟的侧壁上,一小块人骨终于显露了出来,挖掘人员立刻将其取出,激动地说“终于找到了”。闻讯而来的陈靓赶紧把骨头夺下,放回原来的地方。
“轻点挖,他们会疼。”陈靓说出这话,不只因为她是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的一位专家,还因为这骨头的主人很有可能是一名埋骨缅甸的中国远征军将士。
1942年,中国远征军远赴缅甸对日作战,经过两年多的浴血奋战,以伤亡10万余人的代价,取得全面胜利。然而,这些英烈的墓地此后却遭到毁坏。
2015年春天,应民间公益组织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邀请,陈靓加入中国远征军缅甸阵亡将士遗骸发掘小组,前往缅甸密支那实施遗骸发掘、现场鉴定和DNA采样工作。
一期发掘已告一段落。在28日于北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华英烈褒扬事业促进会、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等宣布,11月5日将会有347具中国远征军阵亡将士遗骸经由云南腾冲猴桥口岸回国。
看着发布会现场播放的发掘场景,96岁的老兵尤广才热泪盈眶,那些被发掘人员小心翼翼挖掘、清理和祭拜的遗骸,经过DNA鉴定分析,几乎可以确定就是与他一起在缅甸作战的战友。
尤广才是黄埔军校16期学员,1938年从云南昆明参军,后在国民革命军新6军50师任连长,曾赴缅甸作战,参与了历时近100天、歼灭日军3000余人的密支那战役。
“今天是我最痛苦的一天,也是最值得纪念的一天。”看着图片中残缺不全的遗骸,尤广才号啕大哭。
欢迎注册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