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 特拉法尔加海战爆发
1805年10月21日,19世纪规模最大的一场海战——特拉法尔加海战爆发。名将霍雷肖·纳尔逊率领英国舰队全歼法西联合舰队,法西联合[详细]
走为上,全师破敌
“走为上”,是“三十六计”中的最后一计。这一计重在“全师避敌”,即在不利的形势下,应该主动避开强敌,先求立于不败之地,再根据当面敌情决定攻守。
在与优势敌人交兵时,彭德怀总能全局在胸,敢采“走为上”之策,化攻为守,以求全师破敌。
1950年12月31日下午5时,中朝联军30多万人发起第三次战役。在中朝联军的猛烈攻势下,10多万“联合国军”拥挤在汉江北岸背水作战,生怕再陷于被歼之命运,遂于1951年1月2日开始全线撤退。20世纪70年代,南朝鲜出版的相关图书,对美、英等国军队的溃退作了淋漓尽致的描述:“联合国军士兵扔掉所有重炮、机关枪等支援火器,爬上卡车向南疾驰。车上的人挤得简直连个小孩子都不能再挤上去了,甚至携带步枪的人也寥寥无几。他们只有一个念头:把那可怕的敌人甩掉几英里!拼命跑呀!控制不住的‘后退狂’迅速蔓延开了。”
这次战役,中朝联军在冰天雪地里忍饥挨冻,连续8昼夜追击,向南推进了80~110公里,将战线推进到“三七线”附近,并于1951年1月4日占领南朝鲜首都汉城。
1月5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用大字标题刊载消息《朝中军队发起新攻势,光复汉城向南疾进!》。
1月7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全国各地人民欢庆汉城解放》的报道。
此时,在中朝两军内部一些人中,轻敌速胜的思想在迅速滋长,一些人兴高采烈地议论“美军要速逃,美军要撤退”,“由北向南,一推就完”,“快打,快胜,快回国”等等。
但是,彭德怀对于敌人的企图,洞若观火:因敌军主力不战而退,只歼敌1.9万余人。“如我军继续前进,后方补给势必延长,在敌人狂轰滥炸破坏下,粮食物资供应将会更加困难。从各种情况判断,敌人显然是引诱中朝军队继续南进,造成我军后方供应困难,东西海岸两侧暴露,然后利用其海空军的优势,再从我军侧后海岸登陆,对我军采取南北夹击,企图重演仁川港登陆的故技。我们联军司令部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绝不能钻进敌人的圈套。”1951年1月7日夜,他顶着各方面压力,断然命令前线各军自8日起停止追击,占领有利地形,严阵以待,防敌反扑,第三次战役即告结束。
可是,彭德怀的决定,却被朝鲜人民军的苏联总顾问质疑。他公开抨击说:“哪有打了胜仗不追击敌人的?哪有这样的司令官呢?”斯大林回电斥责了那个总顾问:“彭德怀是久经考验的指挥员,他指挥志愿军打败了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军军队。毫无疑义,真理在彭德怀同志这一边,今后要一切听彭的指挥。”
1952年7月,彭德怀受命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他在一次作战会议上回忆了那次争论:“我打了一辈子仗,从来没有害怕过,可是当志愿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三七线’后,我环顾前后左右,确实非常害怕。……我军打到‘三七线’后已向南前进了几百公里,本来后方的物资供应线就很难维持,这时敌人更派飞机对我军运输线天天猛烈轰炸,使志愿军的各种物资、粮食弹药的供应十分困难。空中有敌人飞机炸,地面对着美军的坦克和大炮,左、右沿海是美军的舰队,敌人不下船就可以利用舰炮打我军。在这种严重情况下,志愿军随时有遭厄运的可能。我不能把几十万军队的生命当儿戏,所以必须坚决地停下来,不能再进,并做好抗击敌人反攻的各种准备。”
历史证明,彭德怀采用“走为上”是非常正确的。麦克阿瑟诱中朝联军南下未成,即于1月15日开始试探性反攻,1月25日开始大规模反攻。这时,中朝联军已休整17天,遂投入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打退了敌人的大规模进攻,歼敌近8万人,但被迫于3月14日放弃汉城。如果当初一味向南进攻,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
欢迎注册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