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吃完饭立即喝茶;2、饭后吸一支烟; 3、饭后立即吃水果;4、吃完饭就喝冷饮; 5、饭后马上洗澡; ... [详细]
正方:美国不会容忍竞争对手的出现
“中美是长期敌人吗”这一辩论主题,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界对中美关系现状及未来走势的关注。辩论会前,主办方的调查显示,现场观众有27%认为“是”,有35%认为“不是”,未做决定者为38%。在4位重量级辩论嘉宾阐述各自观点并群辩后,认为“中美不是长期敌人”的观众比例攀升到56%,高于32%“敌人论调”支持者,未做决定者减少至12%。
米尔斯海默 不知道未来谁会管理中国和美国
作为正方的米尔斯海默首先在辩论中说:“国际体系的组织方式所具备的三个特点迫使各国争夺权力,并且会追求更多、更大的权力增量。第一个特点是国家之上没有更高的权威。国家就像放在桌子上的台球,这意味着国家陷入困境后,没有可以求助的对象。正如我告诉学生,当你拨打911时,根本没有人在另一端,这意味着,国际体系在效果上是一个自助系统。第二个特点是,所有国家都有一定的军事攻击能力,部分国家则拥有较强的军事攻击力。第三个特点是与意图有关,因为我们不知道未来谁会管理中国和美国。”
米尔斯海默回顾了美国成为“现代史上唯一的地区霸主”历史。从“美国建国之父”到“门罗主义”,从建立“西半球霸权”到应对20世纪4个潜在竞争对手(德意志帝国、日本帝国、纳粹德国和苏联),他的结论是:美国不会容忍竞争对手的出现,而现在,中国将模仿美国,将以美国控制西半球的方式试图控制亚洲,“如果我们能有一个门罗主义,为什么他们不会有一个门罗主义”?米尔斯海默说:“如果我们能阻止的话,我们不会让他们称霸亚洲,这就是‘亚太再平衡’战略的由来。我们看到他们的崛起,但是我们要保持我们在亚洲的主导地位。”
作为反方的陆克文在辩论中说:“长期敌人”意味着“双方无法摆脱敌对身份”,这是极端的语言。针对正方对中国做出的一些预测,他质疑米尔斯海默的理论:“你不能一面说我们无法预测一国的意图,另一面又作出精准的预测。这在逻辑上前后矛盾。”在陆克文看来,“中美是长期敌人”这一命题无法涵盖中美关系的复杂现实。他认为,中美两国数任领导人发挥的作用,的确改变了中美关系的未来。因此,陆克文强调:“我的选择是建设性现实主义,而非进攻性现实主义。承认中美之间存在的现实区别,承认两国在东海、南海、台湾、网络、太空、人权等议题上的分歧,同时也承认两国在许多领域存在建设性接触,如朝鲜核问题、反恐问题、全球经济增长问题等等。双方假以时日能够构建政治资本,并有助于应对两国关系未来中的根本问题。”在分析二战后的欧洲历史后,陆克文告诉观众,外交在战后欧洲占了上风,“至少在70年来,欧洲没有爆发战争”。他还说:“(澳大利亚)作为美国在太平洋最为紧密的盟友,作为美国在20世纪和21世纪最久远的盟友,并在过去一个世纪中的所有战争中与你们并肩作战的国家,我们理应在这些问题上发出声音。”
提到敏感且频出的“战争”一词,米尔斯海默在辩论中说:“最终的结果将是中国朝一个方向前进,美国朝另一个方向前进,势必造成安全领域的激烈竞争。”但他也强调,这不是说中美之间将会有一场战争。
欢迎注册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