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道与火炮的较量——开启中国军队正规化建设道路

2015-10-14 14:20:08 发帖人:陈中禹 参与评论(0)人

一 美军的有限战争政策

对美国来说,朝鲜战争一开始就是有限战争,当时冷战大幕刚刚落下,美国的注意力集中在欧洲,并不希望在亚洲投入过多的资源。仁川登陆取得巨大胜利后,美国政府产生了侥幸心理,加上麦克阿瑟的个人威望,美军才得以越过38线,向鸭绿江推进。但当时美国的决策层还是小心翼翼的,杜鲁门对麦克阿瑟在三八线以北作战的权力进行了这样的限制——“苏联或中共主力部队未进入北朝鲜作战,对方没有决心参战的声明,也没有发出威胁要在朝鲜与我们进行军事较量。”

在第四次战役结束后,美军将战线恢复至38线以北附近,这时杜鲁门政府开始坚决执行有限战争政策,并在1951年3月开始拟制一份总统声明,大意是美国愿意在撤回到战前分界线的基础上解决问题。但麦克阿瑟却在3月24日擅自发表一项声明要求将战争扩大到中国沿海地区和内陆基地。麦克阿瑟的这份声明不仅拆了杜鲁门政府的台,还惹恼了其它参与朝鲜战争的盟国。麦克阿瑟因此被直接解除了职务。

接替麦克阿瑟的李奇微则严格执行了美国政府的有限战争政策,在四五次战役志愿军全线退却的时候,美军也展开大规模攻势,只是进行旨在扩大战果的短距离追击。1951年6月底,双方开始停战谈判,但围绕着控制线各个制高点的局部战斗仍然频繁发生,朝鲜战争进入阵地战相持阶段。

二 对志愿军不利的静止战线

摘要:美军弹药消耗量超过二双方进入相持阶段后,联合国军自此可以开始从容不迫地施展它的重火力优势和消耗它那堪称奢侈的弹药数量。而志愿军则陷入了更为不利的境地,因为这时它还没有找出克制联合国军火力优势的有效战术,部队在阵地战相持阶段初期出现了极大伤亡。

但进入阵地战相持阶段后,相对静止的战线对志愿军来说,条件更加不利。因为在战线固定下来后,美军可以对志愿军阵地从容不迫地进行侦察、测量和定位,使炮击和轰炸更加准确,发挥其占绝对优势的炮兵和航空兵火力。而美军地面的最高指挥官就是“范弗里特弹药量”的创造者——第8集团军司令詹姆斯·范佛里特(James van Fleet)中将,其极力主张以猛烈火力消灭敌方有生力量,减少己方的损失。

在范佛里特的指导下,1951年8月夏季攻势,美军在对983高地的攻击时,9天中仅消耗的炮弹就高达36万发,平均每门炮每天250发,几乎达到了炮管使用强度的极限。在整个朝鲜战争期间,美军弹药消耗量达到了330万吨,日平均消耗2928.12吨。作为对比,美军在二战中,欧洲战场消耗弹药约690万吨,太平洋战场消耗弹药约300万吨。而二战中美军参战的兵力和作战区域都要远远大于朝鲜战争,由此可见美军在朝鲜战争中弹药消耗之多。

志愿军急需战术革新

而在近年国内媒体的报道中,志愿军老兵对于朝鲜战场上最刻骨铭心的回忆,均是美军凶猛的火力,几乎无一例外。曾参加过马良山战斗的王凤和就这么回忆——“最初我们在山上挖散兵坑,工事很简陋,一人一个坑,勉强能蹲下来。敌人进攻的火力非常猛,完全是灭绝式的火力打击。敌人先用四五十架飞机倾泻炸弹,轰炸大约20分钟,天昏地暗。轰炸机过去后,再上“油挑子”(F-84),油挑子扔下燃烧弹,山上浓烟滚滚,一片火海。随后是炮群轰击,炮弹像雨点一样,山上的土不知道翻了多少遍了,碗口粗的松树被弹片打折,变成秃山。然后是坦克,冲到阵地前,用火焰喷射器喷射。最后才开始发起步兵冲锋。按照这样的打法,一轮重火力压制后,一个班也就会有两三个命大的活着。”

在朝鲜战争以前,解放军的作战指导思想一直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即使是在防御性质的作战中,也大多采取机动防御。但朝鲜战争进入到相持战阶段后,志愿军不得不进行全线坚守。面对美军的优势火力,在相持战前期,志愿军内部就广泛流传着“宁攻三个山头,不守一个钟头”的说法。过于巨大的伤亡,直接影响了部队的士气,志愿军急需抵御美军饱和火力打击的办法。

三 坑道的出现与发展

摘要:在联合国军的猛烈火力的打击下,志愿军基层官兵一个偶然的创新——将两个加深“猫耳洞”连结在一起,构造出了坑道工事的雏形。在经过战争检验后发现能明显对抗联合国军的重火力。此后志愿军掀起了大规模构筑坑道工事的热潮,在横贯朝鲜半岛的250公里战线上,志愿军构筑了具有20至30公里纵深,以坑道为核心的防御体系。

从两个加深“猫耳洞”开始

在美军极其猛烈的火力下,志愿军基层官兵最早几乎就是在本能的情况下开始挖掘单人掩体来隐蔽,这种最简单的单人防炮掩体形似猫耳朵,因此也被形象地称之为“猫耳洞”。猫耳洞经过残酷的实战检验,确实能有效地抵御美军的火力,根据这一情况,志愿军总部于1951年3月就以通报的形式指导全军:“步兵工事已构筑单人洞穴掩体最好。”

在1951年夏季防御作战中,有的部队创造性地将2个加深的猫耳洞连在一起,成为马蹄形的小坑道,即坑道工事的雏形。坑道刚一出现,数量很少,但却已经充分显示出了对抗美军猛烈火力的优越性。比如1951年10月,志愿军64军的1个连就凭借一条简陋的贯通式马蹄形坑道,在一天之内总共击退了美军在猛烈火力掩护下的21次进攻,而且自己仅伤亡21人。此后志愿军的防炮工事,从两个洞口的U形坑道,逐渐发展到三个洞口的Y形坑道和四个洞口的X形或H形坑道,甚至还出现了五个洞口的鸡爪形坑道。

志愿军坑道工事体系的完善

在随后开始的1951年美军的秋季攻势中,志愿军的坑道便立即在防御作战中表现出了无可比拟的巨大优越性。于是志愿军总部立即向全军要求,在各防御要点都必须构筑坑道工事。随即志愿军全军上下便开始了一场大挖坑道的运动,第一线各军在半年间就修筑起总长达到190公里的坑道。到1952年5月,就已经基本完成了第一线防御阵地的全部坑道工事,到1952年8月,连二线防御阵地都已基本完成了坑道工事的修筑。这样,在横贯朝鲜半岛的250公里战线上,志愿军形成了具有20至30公里纵深,以坑道为核心的防御体系。

坑道防御体系完成之后,志愿军又在战争中根据各种实战经验不断完善,达到了“七防”要求,即:防空、防炮、防毒、防雨、防潮、防火、防寒。为了实现"防"与"打"的紧密结合,坑道口还与防御阵地上的表面野战工事连接,这样就可以使部队能在第一时间从坑道进入野战工事。有了坑道工事,志愿军在作战中伤亡明显减少。1951年夏秋防御作战时,“联合国军”平均发射40-60发炮弹杀伤志愿军一人;1952年1-8月,“联合国军”平均发射660发炮弹,才能杀伤志愿军一人。

  • 超模乔丹·卡佛蜂腰翘臀 胸器豪迈
  • 英国视野下的八国联军攻占天津
  • 全国“小三劝退”服务质量投诉热线开通 后三位110
  • 美国女兵人体彩绘 大兵体验后战斗力暴涨!
  • 苦读心理骗女友 屌丝男骗钱骗色致多人怀孕
  • 空姐被塞行李架 性骚扰竟成了企业文化?
  • 歼10战机深夜坠毁 “金头盔”飞行员跳伞生还
  • 海天盛筵女主被抓 3天赚60万 不雅照曝光
  • 刘德华李连杰“最佳荧幕情侣” 却有段不耻情史!
  • 如何健康裸睡?裸睡原来对美女益处最多!
  • 局座携手《军武次位面》 上网听《张召忠说》
  • 80年代舌尖上的美食 被一位德国摄影师定格

战史今日

10月14日 叶剑英解放广州

1949年10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第十五兵团在中共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广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叶剑英的指挥下,突破国民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