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陆军于1979年推出了M1“艾布拉布斯”系列主战坦克。当时这种新型坦克集高速、敏捷、火力和先进装甲于一... [详细]
突尼斯国家对话大会
诺贝尔委员会在叙述颁奖理由时表示,希望此奖可鼓励突尼斯人们一如既往地寻求团结、和解的大方向,而非重复其它中东国家的暗杀、动乱、内战等灾难性道路,“不管有多艰难”———这毋宁说更是评奖者、国际社会和“革命”辩护者们所希望看到的。
正因如此,诞生不到两年且并不像个实体的“四方机制”才爆冷获奖,因为在“地中海难民潮”风起云涌,叙利亚危机风云叵测,以及ISIS等原教旨极端势力头角狰狞之际,人们实在太需要这样一个安慰了。当然,仅就“和平与妥协”的实现,“四方机制”也无愧于这个奖。
然而突尼斯的太平也仅是相对而言:尽管经济破坏相对较轻,但革命前曾蓬勃发展的轻工等行业恢复缓慢,恢复较快的旅游业又一再被诸如今年3·18突尼斯城巴尔多博物馆暴恐袭击事件,和6·26苏斯省康大维港马哈巴帝国酒店沙滩暴恐袭击案等恶性事件所干扰;本国的原教旨气息虽然风轻云淡,但这是建立在大量突尼斯原教旨分子“出国”(据突尼斯警方的数据,在叙利亚、伊拉克和利比亚等地为ISIS等极端恐怖组织作战的突尼斯人高达2000-3000人,是ISIS内人数最多的外籍士兵群体)前提上的,且隐忧仍在(有消息称数以百计突尼斯籍“圣战者”已获派回国)。
一旦当初导致“革命”的经济危机和就业危机重新抬头,而“出口转内销”的“圣战者”们又不甘心新的权力安排,届时即兴和妥协色彩十足的“四方机制”是否能再次上演奇迹—一如它在2014年推进“路线图”和此番爆冷获奖那样?一个不太好的信号是,就在诺贝尔和平奖公布前不足24小时,执政的突尼斯呼声党重要成员尼达阿·图内斯死于政治暗杀,未能听见这一原本和自己息息相关的喜讯。
欢迎注册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