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枪是发射0.45英寸ACP枪弹的柯尔特1911/1911A1手枪系列的后续产品,采用击针保险。 ... [详细]
叶利钦时期,在国防改革的各种阻力面前显得犹豫不决。1992年,俄罗斯《国防法》规定国防部要实行文职化,但这项改革却无实质性推进,就连期间的几任国防部长都清一色都是军人身份。在这个时期,在领导指挥体制最大的功劳是将国防领导权向总统集权,把武装力量的全部指挥权都集中到总统手中,国防部直接隶属总统。
资料图
李抒音介绍称,俄罗斯军队早期的总参谋部权力很大,几乎掌控着整个军队。俄《国防法》规定“总参谋部是武装力量的基本指挥机关,总统和国防部长通过国防部和总参谋部对军队实施指挥。”这一规定使总参谋长享有较大的权力,比如可以越过国防部长向总统汇报,造成国防部长和总参谋长在对军队的领导管理权上关系不清。在叶利钦执政后期,俄军在改革方案方面发生激烈的“将帅之争”。当时,国防部长谢尔盖耶夫与军队总参谋长克瓦宁大将就俄军改革的具体措施分歧极大,难以调和。
2004年,俄罗斯总统普京修订《国防法》,重新调整国防部长和总参谋长的关系,把原来《国防法》规定的“国防部长通过国防部和总参谋部队武装力量实施指挥”,改为“国防部长通过国防部对武装力量实施指挥”的原则。同时规定国防部长对总参谋部的活动实施领导。这就意味着,俄罗斯军队领导体制中,将领导权集中到国防部长手里,总参谋部被定位为国防部的军事指挥机关,国防部长和总参谋长某种“平起平坐”的现象不再存在,领导指挥关系得以理顺。此后,俄军高层的矛盾大幅减少。
从2004年开始,俄军剥离了总参谋部的大部分行政功能,将之交给国防部其他部门负责,实现了国防部与总参谋部之间军政与军令系统的适度分离。自此,俄罗斯军队的改革才走上了快车道。
适应联合作战合并重组军区,剥夺军种作战指挥权
二战后历次战争证明,战争的基本类型已经从世界大战向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转变,加之信息和网络技术的高度发展,客观上要求军队大幅提高指挥效率,建立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成为各国的普遍做法,同时不断下移联合作战指挥重心。俄罗斯在联合作战体制方面探索了近20年,直到2008年的“新面貌”改革才取得突破性进展。
俄罗斯的军区制由来已久,军区制的改革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苏联时期,苏军曾设立过多达30多个军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将其缩减为8个,后又重组为莫斯科、列宁格勒、北高加索、伏尔加河沿岸-乌拉尔、西伯利亚和远东6个军区。俄军原有军事指挥体制继承自苏军,集作战指挥和行政管理权于一体,职能和机构重叠,难以适应联合作战快速高效的要求。
欢迎注册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