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1月7日~12月24日,在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二次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一部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 [详细]
相关推荐
在伊拉克战争中阵亡的中国籍士兵
一个叫孙明的中国籍美国士兵在伊拉克阵亡,美军向孙明的父母授予了青铜和紫心勋章,他曾经就读的中学和生活过的城市为他举行了一系列纪念活动。消息在中国媒体上报道以后,网上立即炸开了窝,誉之者称孙明是美国人的英雄,毁之者谓孙明为中国人的耻辱,对立的观点中伴随着极端的情绪。
争论因孙明而引发,但孙明的死亡却只不过是中国网民各自发表宏词大论的由头,几乎没有人有兴趣探寻孙明的生活轨迹、行为逻辑和个体经历。我承认,孙明之死引起的争议,表明了对生命的重视,但从孙明之死所引发的极端观点虽然针锋相对,却显现着共同的生命认知。双方都在“国家”层面上认识个体生命的价值,死者长已矣,生者似乎在争论他的死重于泰山还是轻于鸿毛,光荣还是耻辱。
无人哀伤,无人悲怀,好像大家都进入官方为人写悼词的套路,生命的意义不属于个体,而取决于“对人类的贡献”。我想,这可以算是一种思维与心灵在不良环境长期熏陶下的中毒反应,只是中毒者自己不以为中毒,反而觉得养成了正确的观点。
任何一个人,首先是一个个体,生命是他作为人所能拥有的全部价值的基础,生命的丧失,是一个主体的消亡,是一个个性的失去,是一种生活的破灭。国家也好,民族也好,任何追求也好,对一个生命突然被终止的人来说,其实已没有意义,因为他不再能够意识到这一切。战场上有敌对的双方,打扫战场时留下的却只是人类的尸体。战争有义与不义,战争发动者有罪责或者光荣,但一般的作战士兵只是牺牲而已。因此,诗人说将军的宝座由士兵的尸骨铸成。
欢迎注册微信二维码